「观点导读」优秀是卓越的大敌、优秀靠正向思维而卓越是逆向思维

阿里巴巴学术委员会主席曾鸣在公众号上发表文章,谈了谈他对优秀与卓越的体会。曾鸣认为,在创业过程中,很多公司容易滑入优秀的“陷阱”中,去实现那些清晰的目标,追求获得成就的快感。然而在这些成功中投入努力、获得认可,可能会离一家卓越的公司越来越远。追求卓越充满了挫败,但这个过程本身就会让你和企业无法替代。

最近在阿里巴巴内部的合伙人会议上,因为讨论阿里集团在KPI设置和绩效考核方面的问题,曾鸣有了一个感悟,就是“优秀是卓越的大敌”。曾鸣认为,能做到优秀已经很不容易,这要超越大多数的人和企业,需要更聪明和更努力。但相对于卓越来说,优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秀需要努力的方向,是大多数人所认可的,就是更多、更好、更快。优秀比较容易形成正反馈,但卓越就完全不一样。“卓越是实现近乎不可能的事情。卓越都是事后认定的。这是因为他们的所想、所做很超前和与众不同,以至于在很长时间内都得不到任何认同。只是因为最后强大的结果让大家不得不接受,才有了所谓‘卓越’的最后认同。”这也是从优秀走向卓越必须要经历的艰难旅程。

「观点导读」优秀是卓越的大敌、优秀靠正向思维而卓越是逆向思维

阿里、腾讯、谷歌和Facebook在早期都碰到过巨大的融资压力和生存危机,马云在很多年间都被认为是“疯狂”,而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让人敬重就是因为他总是在挑战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论是特斯拉还是SpaceX。

曾鸣说,优秀是在认同的正反馈中成长,而与之相反,“卓越是一直在负反馈的狂风暴雨中挣扎。对人的压力和挑战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类似的,优秀依赖的是正向思维,而驱动卓越的是逆向思维。”从这个意义上说,优秀是卓越最大的敌人。卓越如此稀缺,正是由于优秀已经很难。

「观点导读」优秀是卓越的大敌、优秀靠正向思维而卓越是逆向思维

曾鸣解释说,和马云工作久了的人都清楚,他提出的目标,从来都是超出想象,而且基本不松口。后来他们创造了一个句式,“既要,又要,还要”,专门用来描述马云对于多元目标的极致追求。如果是常规思考,就要做出取舍。但是提出超常目标,激发出创造力就能创造出不一般的结果。挑战成功了,大家就有信心去面对更大的挑战,几次下来,环顾四周,就会发现已经走得很远了,卓越的基因也就埋下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