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90后的婚姻观中有两个极端:

一种是遇不到自己喜欢的人,宁愿孤独终老也不会随意结婚。

另一种是,二十几岁年纪失个恋就担惊受怕自己可能嫁不出去,并因此而焦虑。

这里面涉及到两种婚姻观:做生意和过日子。

做生意的心态就是明码标价,

很多人通过社交相亲遇到自己的另一半。

先看人品和家世,样貌和身材。

双方都觉得过得去,OK进入下一环节,摊条件,谈筹码,谁出房子谁买车?彩礼多少嫁妆几何?

这些条件谈妥了,可以正式进入男女朋友关系的试运营阶段的。

我见过最快的,相亲到结婚只有不到半年时间。

前提双方共同认知通过这种方式来结交,最终走向婚姻。即便是买卖思维也无可厚非,总有一种模式是你们都愿意且觉得合适的,那就行。

02

过日子就比较讲究和挑剔了,甚至有点让人觉得这人特别轴。

日子就是生活,而生活是由漫长的时间组成的。

人生在世大半个世纪,要找一个人跟自己过完这几十年的日子,岂止要挑三拣四,简直严苛之至。

所以过日子的人,他们的心态是理想的爱请主义,跟国家主权一样神圣不可侵犯。

只要我不喜欢的,不愿意的,有多少钱都谈不到婚姻的层面。

就算遇到喜欢的,谈恋爱还可能因为性格等问题分手的呢!婚姻这件事儿对于过日子的人来说这是责任,务必认真对待。

过日子的人虽然固执但是很乐观主义,遇到自己喜欢并且认定的人,就算对方是个穷逼也会咬咬牙一起度过一些困难的日子。

抱着只要感情好,以后总会好的这种生活理念。

他们在生活中的样子都是阳光普照的,内心豁达。

在别人看来就是神经大条,

怎么对自己的终身大事这么一点要求都没有。

但是对于过日子的人来说,忠于自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要求。

03

我收到一个朋友的提问:25岁的姑娘会担心自己嫁不出去了吗?

她的朋友颜值和身材都还可以,刚分手有点小慌乱。看到身边同龄人都结婚之后有点焦虑,并且希望家里尽快给她介绍对象。

要在一两年之内结婚,完成这个仪式。

这是一种传统观念作祟,觉得女人总要有个归属,总要去结婚,那么就早一点。

不要被人看笑话到25了还没结婚的这种奇怪心态。于是,她的思路开始走向了做生意的方向。

在咨询中我告诉朋友说,你的朋友其实很好找到对象的,一点也不用着急。

因为做生意就是看明码标价的买卖,只要价格与货物对等就能谈妥。

一旦把自己置身于做生意的平台上,自己率先让自己物化,结婚就是一次公平的交易。

那交易完成之后呢?

这笔生意的后续发展怎么办?

当初因为你的颜值和身材看上你的人,

会不会因为更出众的颜值而出轨呢?

这笔生意在交易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长期的维护和运营,因为未来还有几十年的时间要度过。

别说未来,就明天能发生什么事儿都无法预料。

04

聊天中的另外一个问题:

房产证上加谁的名字真的很重要吗?

我朋友觉得房子是谁买的就是谁的,

她没有任何权利要求加上自己的名字。

过日子的人有一种独立自主的思想,

觉得不是我的我不要,我想要的就自己争取。

这样得到不会轻易失去,也会更加有安全感。

但是很多姑娘不会这么想,她们会觉得我嫁给你,为你生孩子,为你洗衣做饭,房产证上加上我的名字怎么了?不加就是不爱!

其实真相是:

如果哪天离婚了,房子还能分一半呢。

这说明大家是多么的没有安全感,

还没结婚的时候就在计划万一离婚怎么办了。

特别在婚姻中,

为什么女人那么敏感,总觉得自己被歧视?

那是因为在谈婚论嫁的时候,就将自己置身于不利的地位。彩礼、房子、汽车等条件苛刻,总会让人觉得这是一场买卖。

一旦被定性为交易,婚姻就会变质,滋生歧视,然后撕逼,最终一拍两散。

05

但是做生意心态的人只是明码标价的条件,

钱能搞定的事儿,还真不算事儿。

而过日子心态的人才真的娶不起,

即便你再有钱,再优秀,

只要她不喜欢,别说结婚了,恋爱都没得谈。

这种人有一套独立的价值观体系,

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选择跟什么人在一起,

甚至花多少钱买什么东西心里都很清楚。

就连看鸡汤文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不是过期的,

想收她们智商税简直比登天还难。

无论是做生意还是过日子,这都是自我取舍。

在前天的推文中我提到:

年轻的时候多吃点苦就是为了上了年纪的时候,

选择权在自己手里,不要等到关键时刻只能说:

我能怎么办啊,我也很无奈啊!

25岁的年纪,有人正在奋笔疾书的努力,

小小年纪就让人刮目相看。

连鸡汤号到处都在鼓励女人当自强的时候,

居然有人在25岁这样的黄金年龄,

会特别焦虑自己嫁不出去...

所有正处在黄金年龄的,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

你们都仔仔细细的给我听好了:

你们很昂贵,不要贱卖自己!

首图/配图:日剧《逃跑可耻但很有用》

撰文/编辑:黄小白

作者介绍:黄小白,才华横溢的问题儿童。

微信:sucre_bai   新浪微博:拖稿侠黄小白

『校稿助理:Sucre』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