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以淮西二十四将为班底,取驴牌寨,略定远,事业一点点做大

朱元璋终于有机会为自己的理想迈出第一步了,郭子兴让带领三千精兵强将打回定远老家去。让他回去准备准备,择日出征。

从元帅府出来,朱元璋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只想找个人倾吐、分享喜悦的心情,当即就去找汤和喝两杯。

汤和此人小时候有点胆小,但出去闯荡几年后,性情大变,变得胆大起来,是朱元璋所有发小中第一个参加造反的人,论起来也是朱元璋参加革命的引路人。朱元璋来到部队后一直在郭子兴身边工作,职务虽然没有汤和高,但汤和一直很敬佩朱元璋这个从小叫到大的大哥。

经过部队大熔炉的历练,汤和的思想觉悟大提高,成了有勇有谋的一员悍将,听说朱元璋能领军出战,他也很高兴。席间,当朱元璋将自己的打算向最信任的四弟透露后,两人一拍即合。

朱元璋与汤和正得意之时,郭子兴这边却起了变化。原来是郭天叙从中作梗,他不愿意看到朱元璋出风头,可说出来的话却有点水平:“爸,你把精锐都交给了姐夫,他可是从没带过那么多部队的啊,万一他把这点家底都拼光了,你在孙德崖他们面前就更没有立足之地了,再说他毕竟姓朱,谁知道他安什么心,要是他把队伍带走了又不听从你节制,到时候咱还真拿他没办法。”

郭子兴耳根子软的毛病又犯了,本想收回成命,又怕落个放屁狗的名声,而且他也希望朱元璋去解放他的家乡,好在父老乡亲面前长长脸,于是就把原先准备随朱元璋出征的部队换成一些老弱病残的士兵。

等到军号已吹响,部队要出发的时候,朱元璋才发现情况不对。就询问郭子兴:“父帅,不是说带精锐部队的吗?可你看这……”

郭子兴说:“这就是精锐啊,元璋你看哈,这些个个都是人精,吃过的米,走过的桥比你我都多,作战经验异常丰富,你带上他们肯定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战绩,你可不要辜负了为父的希望哦!”

朱元璋全明白了,郭子兴父子是既想让自己去卖命,又舍不得自己带走他的本钱,可眼前这些老弱病残不但帮不了自己,带上还会变成累赘,心想老子又不开敬老院、福利院。于是就公事公办地对郭子兴说:“元帅,这支‘精锐’我就不带了,我只请求元帅让我挑上十几二十个人就行了。”

郭子兴很惊讶:“元璋啊,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区区几十人怎么打仗?”

朱元璋说:“只要元帅答应让我在军中挑选二十来个人,我愿立下军令状!”

郭子兴见他如此坚决,就答应了。最后朱元璋只挑选到了二十四个人。这二十四人就是后来的“淮西二十四单将。”明初开国六公爵徐达和汤和就在其中。朱元璋就带着这二十四人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目标异常明确,那就是开辟自己的根据地,建立自己的政权。

朱元璋之所以如此自信, 是由于天下大乱,兵源俯拾皆是,自己又有过招兵的经验。更主要的是,作为政府军的蒙古兵连自己都保护不了,很多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指望不上政府,纷纷组织民团武装以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这些民团在元军得势时就投靠政府,元军失势则投靠红巾军,是最不稳定的因素。

不久,朱元璋从前来归降的毛麒口中得知,当时定远的驴牌寨盘踞着一支三千人的民兵武装,粮草匮乏,正想找有实力的集团去投靠,据说元军也在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现在还没有决定何去何从。朱元璋马上意识到这是个天赐良机,当即带上两名骑兵,九名步兵,一行十二人就登门拜访。

驴牌寨这边的一听说是郭子兴元帅派来的人,马上以礼相待。双方相谈甚欢,朱元璋告诉领头的:“郭元帅让我转告你,你如今是一支孤军,又缺粮缺钱的,要么跟我走,要么赶紧转移,否则只要挨打的份,听说附近有人要来打你们了。”

朱元璋以淮西二十四将为班底,取驴牌寨,略定远,事业一点点做大

那头领除了点头,也没别的选择了,并说好三天后队伍开拨。于是,朱元璋留下费聚盯着他们,三日之后,费聚灰溜溜的跑回来说,他们变挂了,不打算来了。朱元璋当机立断带了三百人赶到驴牌寨,斥责他们不守信义,就像那些被女朋友劈腿人的一样,朱元璋骗头领说最后有一句话要跟他说,让他出来一下,头领一出来马上遭到绑架,逐轻而易举得到了三千人马。

首战告捷,朱元璋又挥师趁夜袭击了盘踞在横涧山(今安徽定远县西北)的另一支地主武装缪大亨部。

缪大亨,定远人。拥有一支二万多人的队伍,在元军围困濠州时,他曾率队伍参加,没讨到什么便宜,元军撤走时,他率领队伍退守到了横涧,元朝政府下发红头文件授予他“义军元帅”,还派了一个监军张知院。

缪元帅还在做着春秋大梦时,突然四面八方鼓声擂动,喊声震天,张监军被吓得连衣服都不穿,趁黑逃走了。朱元璋命猛将花云组织敢死队一阵猛冲猛打,很快攻破缪大亨的营地。缪大亨和他的儿子不甘心就此失败。天亮后收集残兵,准备跟朱元璋明刀明枪地干一仗。

朱元璋的目的并不是想消灭他们,事先已经打听清楚,缪大亨有个叔叔叫缪贞,就让人连蒙带吓把缪贞带了过来,这时让他前去劝降,经过叔叔的一番洗脑,考虑到没有更好退路,就答应了。

朱元璋又得到二万人马,再加当地管辖的七万人口,就像歌里唱的“咱们队伍大发展”。接下来的主要工作的重新编制队伍,抓好整训,尤其是抓好组织纪律的建设。在全军成立的大会上,朱元璋用眼前的事实告诫他们:“你们那么多人为什么会被我收编呢?一是你们没有组织纪律性,二是队伍缺乏严格的训练。因此从今天起,我要对你们进行改造,你们必须彻底抛弃过去的一切,开始一种全新的战斗生活。为此,我要求你们必须严格遵守纪律,全身心地投入到刻苦的训练中去,只有这样,我们这支队伍才有出路,等我们这支新型的队伍打出一片天地,大家都能光宗耀祖。”

一席话说得大家心里亮堂堂的,无不欢欣鼓舞。朱元璋一下子拥有了几万人马,手下又有众多勇猛异常的骨干分子,这支经过改造的部队与其他农民起义军有着本质的区别,完全是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为他今后打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朱元璋的名头响了,主动来投奔的人就多了起来。这当中从定远过来的兄弟俩最为知名,这对兄弟哥哥叫冯国用,弟弟叫冯国胜。这哥俩是定远一个中小地主,家庭里有好几百亩田地。兄弟两都喜欢读点经典史册、兵书什么的。哥哥国用爱玩深沉,更喜欢往谋略方面发展,弟弟慓悍喜欢冲锋陷阵。看见各地农民纷纷扔掉锄头,走上反抗的道路,为了自保,就联合其他的地主富农,也拉起了一支地主武装。

本来他们与红巾军不是一路人,可知识改变命的时刻到了,他们审时度势,知道元朝快要撑不下去了,天下将要重新洗牌,听说了朱元璋的做法后,认为他是一个有作为的人物,于是就主动入伙来了。朱元璋正在用人之际,听说他们读过很多书,于是就把他们留在身边随时请教。

冯国用提的第一条建议是:占领集庆(今南京),以图大事!他引经据典,说集庆自古就是龙盘虎踞之地,因其地势险要,很多帝王在此建都。因此他建议应谋取集庆,以此为中心向周边发展,只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不侵犯百姓利益,得到民众拥护,不难成就一番大业。估计朱元璋当时可能连集庆在哪个旮旯都没整明白,可却听得心花怒放,当即任命冯国用为幕府参谋(军事指挥机关参谋长)。

元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七月,朱元璋在南下攻击滁州(今安徽滁州市)的途中,又得到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此人名叫李士元(后来因避讳改名李善长),是朱元璋帝王路上的关键人物,被朱元璋称为“在世萧何”。

朱元璋向他请教,如今天下大乱,兵刀四起,不知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四方战斗,何时定乎?)。李善长说,秦末天下大乱时,汉高祖刘邦也是以一介平民起事,刘邦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罔开杀戒,只用五年便成就帝业。如今的情形何其相似,主公生在濠州,离刘邦的老家沛县不远,多少也沾点王气,只要将刘邦的办法复制一遍,平定天下指日可待。

冯国用指明方向,李善长指出方法。朱元璋的思路终于明晰了,眼下第一步就是拿下滁州。

滁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朱元璋再次启用花云打头阵,花云一马当先,率领上千骑兵直捣对方阵地,本来马背功夫是蒙古人的拿手好戏,可如今的元军简直成了摆设,一触即溃。朱元璋令旗一挥,大军一举攻占了滁州。

朱元璋以淮西二十四将为班底,取驴牌寨,略定远,事业一点点做大

朱元璋这一段可谓喜事连连,进驻滁州前收到郭子兴的任命书,授予他总管之职,进滁州城后又得了范常、胡大海等几员大将。三个月后,多年没有音讯的侄儿朱文正、二姐夫李贞带着外甥保儿(后来取名李文忠)相继找了过来。相叙中得知,他那苦命的二哥已早已离开了人世,朱元璋是悲喜交加,喜的是,他朱元璋在这个世上还有亲人;悲的是,就算把外甥和姐夫算上,他也没几个亲人了。

从此,朱文正、李贞及保儿就留在了朱元璋的军中。许是觉得自己的亲人太稀少了吧,朱元璋后来不仅把外甥保儿收为义子,还陆陆续续的收了二十多个人做自己的义子。这二十多个义子,除不幸阵亡的外,后来大都成了朱元璋手下的战将,有的则成了朱元璋用来监视其他大将的密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