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放疗、化疗是癌症治疗的三大马车。1895年X射线首次发现,1896年美国医生Emil Grubbe开始使用X射线治疗癌症,医学上将放疗作为癌症的治疗方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诺贝尔奖获得者玛丽·居里在1898年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开启了医学研究和治疗的新时代,放疗领域开始发展。目前,在国外,放疗参与到65%-70%的癌症治疗中;而在我国,仅有43%左右的患者通过放疗实现临床获益。

  数字的悬殊,可以看出人们对于放疗并不十分重视。

  那么,你真的了解放疗吗?你是否错过了放疗?放疗很危险,放疗是安慰剂效应,放疗是没有办法时的办法,这些都是真的吗?

  

半分钟读全文

放疗对于癌症治疗的贡献率为22%,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放疗能够单独或与其他治疗联用提高癌症治疗效果,并缓解晚期癌症引起的疼痛、出血等症状。

癌症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使用放疗,并不只是晚期癌症患者的“专利”。

放疗与免疫疗法的联合治疗也正处于研究中。

  放疗并不危险

  从1895年X射线首次发现,到1953年第一台医用直线加速器在伦敦汉姆史密斯医院的正式启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CT、MRI、PET技术的出现,以及最新的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技术、质子重离子治疗技术,放疗在100多年的时间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发展。

  事实上,目前已经不必对于放疗的辐射过分担忧。医生能够通过患者解剖结构的三维断层图像更加准确地确定剂量分布,尽量避免对邻近正常组织的照射,并且根据根治性、辅助性、姑息性等不同的治疗目的,给予不同的照射剂量和照射范围,做到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照射。

  并且,外放疗中直线加速器产生的X线或电子线,钴60、铱192发出的伽马射线,锎252发出的中子,以及质子重离子设备产生的放射粒子,并不会在身体内残留,造成二次辐射,伤害家人。

  放疗并不是所谓的安慰剂效应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显示,手术、放疗、化疗对于癌症治疗的贡献率分别为27%、22%和6%。其实,放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能够单独或与其他治疗联用提高癌症治疗效果,并缓解晚期癌症引起的疼痛、出血等症状。

  人们之所以认为放疗无效,其实是因为放疗的效果并不“立竿见影”。除去小细胞肺癌等对放疗特别敏感的癌种,放疗后的影像学复查一般需要安排在三个月或半年后,才能看出治疗效果。而在这时,患者通常已经接受了其他治疗,自然会认为是其他治疗方法有效。但事实上,是因为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了放疗,治疗效果才显著提高的。

  对于许多常见癌症,例如乳腺癌、肠癌和前列腺癌,放疗可以降低手术后癌症复发的风险,以及通过术前缩小肿瘤,减少周围转移病灶,减小手术范围和创伤,比如提高乳腺癌保乳手术和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机会,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在前列腺癌、头颈部癌、膀胱癌、肺癌、宫颈癌和皮肤癌中,无论是否与药物治疗联用,放疗都可以作为主要的根治疗法,避免手术风险和器官切除。

  而对于一些晚期无法治愈的癌症,放疗对于癌症引起的疼痛或肺部、膀胱出血等症状非常有效。在大约75%的癌症患者中,放疗可以显著改善或完全消除癌症扩散引起的骨骼疼痛。

  放疗并不是晚期癌症患者的“专利”

  很多患者认为,只有晚期肿瘤才需要接受放疗。其实,并不是这样。在癌症治疗过程中,各个阶段都有可能使用放疗。

  对于可手术的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标准的治疗方式是肺叶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或取样。而一项发表在《Lancet Oncology》上的研究证明,立体定向消融放疗同样也可作为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治疗选择,治疗效果优于手术。

  研究纳入了58名临床分期T1-2a (<4cm),N0M0,可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进行立体定向消融放疗或标准手术。结果显示,立体定向消融放疗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95%,手术组为79% (p=0.037);立体定向消融放疗组患者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86%,手术组为80%(p=0.54)。

  除去肺癌,早期喉癌、脑膜瘤、垂体瘤、前列腺癌、鼻咽癌等也可以把根治性放疗作为首选治疗。

  写在最后

  放疗与免疫疗法的联合治疗研究正在进行。放疗通过“打乱”肿瘤DNA,导致肿瘤无法继续增生,同时使被杀死的肿瘤成为患者体内的“疫苗”,激发机体抗肿瘤特异性功能;并且,放疗还能够损伤肿瘤血管上皮细胞,使免疫治疗药物更容易进入到照射的原发肿瘤部位,免疫系统开始正常工作。

  有研究显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PD-1抑制剂同时治疗有利于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体存活和局部疾病控制。

  此外,放疗技术的另一个巨大进步体现在质子治疗。质子治疗瞄准肿瘤病灶更加精确,能够降低治疗引发二次原发肿瘤和免疫系统损伤的风险。

  对于放疗,请抛除误会,摈弃偏见,由专业的放疗科医生进行评估。最好在肿瘤治疗的开始阶段就进行多学科诊疗,由肿瘤外科、内科、放疗科、影像科及医疗护理人员等多学科专家针对患者病情给出综合治疗意见。

  更重要的是,在癌症治疗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只要坚持,希望就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