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属不发酵茶,基本的制作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步。按杀青方法不同分为加热杀青和热蒸汽杀青。加热杀青即俗称的“炒青”,热蒸汽杀青即“蒸青”。杀青后按干燥方式的不同分为:炒青(即直接炒干)、烘青(即烘干)和晒青(即晒干)。

绿茶分类炒青绿茶:眉茶(长炒青)、珠茶(圆炒青)、龙井、碧螺春、雨花茶、六安瓜片、老竹大方、信阳毛尖、庐山云雾、峨眉竹叶青(以上全属细嫩炒青)等。烘青绿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敬亭绿雪、华顶云雾、南糯白毫等。晒青绿茶:滇青、陕青、川青。(晒青绿茶由于大多不是名种,历史上主要用来做成紧压茶销往边疆地区,所以中原地区不出名,这类也算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品类了。)蒸青绿茶:恩施玉露、宜兴阳羡茶、日本的玉露茶,煎茶,碾茶也是蒸青绿茶。所以,分辨绿茶种类简单来说就是看茶叶里的酶是怎么死的,如果是蒸死的,就是蒸青;如果是炒死的,就看主要最后怎么变干的,还是炒干的就是炒青,烘干的叫烘青,晒干的叫晒青。

为什么要有这么多方式?除了历史原因和产地所限制以外,主要是每一个茶种经过几百至上千年的尝试,都有最适合它,味道达到最好的制作方式。比如说,龙井当然也可以不炒干,直接晒干变成晒青茶,但是晒干的龙井香味大减,没有炒干的香气(且春天的江浙地区多雨潮湿,不宜用晒。)近年来其实也有许多制茶人有新尝试,混用不同的方式来作,比如有一些半烘半炒来杀青的,味道会和纯炒的不同,这个就不细说了。任何一种茶只要按照绿茶的制作工艺来制做,就是绿茶,与本身的茶种无关,但是有些不适合的茶种做出来成本高,品质低。所以理论上其实可以拿大红袍的树种来做绿茶,但实际上不可能进行这样的商业化生产,又贵又难喝,不会有人要。(我自己试过用凤凰单丛做成绿茶和红茶,红茶的味道还行,绿茶就实在是差了,又苦又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