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有“三大邪”,即“落洞女”“蛊术”“赶尸”,其中,“赶尸”是被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描绘得最多的。为了不炒别人的“冷饭”,今天咱撇去“赶尸”,单说“落洞女”“蛊术”。了解这两“邪”后,我可是有一大发现呢!

01

“落洞女”是指那些精神恍惚、十六岁到二十四五岁之间的、掉入洞中的未婚女子。这些女子面若桃花,明眸如星,是被神看上、倾心于神的女子,凡尘俗世的男子已入不了她们的眼,她们还在家的时候,就进入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境界。

突然有一天,她们跑到山洞里 ,不吃不喝,此即所谓“落洞 ”。有的人从此再也没走出洞来,有的人出来了,回家了,却仍旧不吃不喝,并于某天含笑而逝。

女子的逝世在当地人看来,就是神将她接走的标志,于是,将女子喜爱之物作为嫁妆,在洞口焚烧,给她办个体面的婚礼。是的,你没看错,是婚礼,不是葬礼。

/ 网络图片 /

年轻的女子为什么突然离开?真是因为和神相恋了?

或许是因为她们正当好年纪,却没有遇上可以托付终身的人,或者她们已有心心相印之人,却遥遥不可见。于是,情感无寄托、情感被压抑的她们抑郁了,痴迷了,害病了,做出了一些常人理解不了的举动。

或许是为了解读她们的行为,或许是为了纪念她们,或许是为了安抚这些女子的父母,人们把神搬出来,把浪漫、美好赋予这些香消玉殒的生命,让死亡变得不那么哀伤、可怖。

02

沈从文说,在湘西,十六岁到二十二三岁,美丽、爱好、性情内向而婚姻不遂的女子,易落洞致死;而穷而年老的,易成为蛊婆。

蛊 在湘西地区俗称“草鬼”,蛊术是一种传女不传男的秘术。那些所谓有蛊的妇女,被称为“草鬼婆”。

/ 网络配图 /

平常说到下蛊之事,我们总觉得是害人的行为,但湘西苗家姑娘下蛊却是为了别的。传说,苗家姑娘有一种能“锁”住恋人心的蛊——情蛊。男女双方相好后,姑娘就会悄悄地给男子下蛊,从此永结秦晋之好,白首不相离。

除了情蛊,还有怕蛊、恨蛊。这三种蛊,湘西女子一般不用,要用也是为独占爱情、维护家庭稳定。

其实,蛊到底是什么,它如何能锁定一颗人心,我们根本无从得知。以蛊锁人心,定百年,或许只是人们对某种爱情渴望的表达——人们渴望得到一份矢志不渝的爱情,当现实不允许时,就想着通过外力一劳永逸地解决。

湘西女子维护爱情、家庭的方式,是不是跟我们平常所知的“一哭二闹三上吊”“宫斗”很不一样?

03

看到这里,你或许跟我一样有这样的感觉:湘西人的脑回路很奇特!

其实,上面这些还不算上非常奇特,下面的······

(画外音:咳咳,说好的单说“落洞女”“蛊术”呢?)

突然有闲情逸致,就随便说说呗!就是辣么任性~

话说一个湘西导演拍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开头是这样的——回乡青年睡在长途客车站长椅上,他头顶上悬挂的电视里,新闻在播报着数日后他抛尸荒野的消息。

那么问题来了,正在睡着的青年到底是人是鬼?既然被抛尸荒野,应当是鬼吧。身为鬼,他为什么在车站睡觉?为什么回到了死前数日?他要去哪里?

随着电影的进展,我们知道,青年回乡了,但他的回归却仿佛带着不幸的因子,和他相关的人都遭受了一系列不幸,死的死,散的散,当受罚的受罚······(不能剧透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等电影上映后观看。)

一切是不是就这样落下帷幕了?并没有。青年又回到了死前数日,又回到了那个车站,又准备继续出发,又要死一次······死循环,就是这样的吧。

为什么会这样?就像“落洞女” “蛊术”一样,脑回路清奇的湘西导演这样做一定有他的目的,他到底想传达些什么?你自己去看吧,字我已经码得很不耐烦了。电影叫《空山异客》,里面的风景很有湘西的味道,就算不看剧情,光看风景也是一种享受。

最后,我只想说,好羡慕湘西人的脑回路,天然地有当编剧的禀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