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磨喝乐"是梵文音译,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儿子,佛教天龙八部之一,传入中国以后经过一番汉化,由蛇首人身的形象演化为可爱儿童形象,成为"七夕"节供奉牛郎、织女的一种土泥偶人。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两宋时期,每年的七夕节,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用"磨喝乐"来供奉牛郎、织女,借此来实现"乞巧"和多子多福的愿望。

这类泥孩儿在当时多称为摩喝乐,为民间祈求多子多福所用,宋金时期十分流行。磨喝乐,宋人亦称“泥孩儿”,为七夕节供物之一。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北宋东京每逢七夕,街头“皆卖摩喝罗,乃小塑土偶耳”。泥塑童像在当时或有做法或功用的不同,各地也有区别,有“土稚”“黄胖”“磨喝乐”等的称谓,宋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录》云:七夕,“京师是日多博泥孩儿,端正细腻,京语谓之摩诃罗,小大甚不一,价亦不廉,或加饰以男女衣服,有及于华侈者。南人目为巧儿”。

在拜访民俗民艺专家张道一先生时,他向我介绍,北宋有两种泥塑,其中一种叫做"磨喝罗",说是释迦牟尼出家后,他的孩子长大了,以前说是他的遗腹子,其实不对的,人死了以后长大的孩子才叫遗腹子,释迦牟尼是出家,不是死掉。他出家前,妻子就怀孕,他后来看到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很英俊,佛祖也考验过他,因为是佛之子,不同一般,这样的小孩形象在七夕中又容纳到风俗中去,另一种泥塑是文人喜欢的,当时流行文化中有婴戏图,百子、婴戏,都很流行,在皇宫中都喜欢这类,在宋代画院也规定有这类题材,民间呢就用泥巴来塑造,这类的泥塑艺人,手艺多比较高,流行于宫廷和文人间,塑得比较好,称泥孩儿,这不是给一般的人玩的,而更粗的则叫黄胖。

他介绍说,泥塑脉络更往后发展,是苏州的塑真,在《红楼梦》中,薛蟠从苏州带回的泥人,引发了林黛玉的想家,那也是大人们欣赏的,例证有镇江博物馆的泥孩儿,《东京梦华录》中多有记载,南宋的时候,这样的风俗流传到杭州,这个是磨合罗的继续,有黄胖,而磨合罗则改名为巧儿,现在杭州还留下一条街,名字叫孩儿巷,《西湖浏览志》记载西湖边上有卖巧儿的,说明中原文化已经与江南文化结合,成为一个整体,记得建国后江南有人发现一个磨合罗实物,在泥塑上装衣服,有20厘米高,可惜在文物杂志上刊登的图片很模糊,再以后,虎丘塑真,也无东西留下。由此可见北方泥塑从北宋开封到杭州临安,到苏州无锡地区的泥人一条线索脉络。是很清晰的。在宋辽金的文化交融中,时代流行、文化价值与视觉表达,形成了跨越民族地区的生活艺术样本。

一般来讲,魔合罗是小的泥塑偶,但用雕木彩装栏座,或用红纱碧笼装罩。也有将魔合罗装饰得金珠牙翠,所以贵重得值数千钱。《武林旧事》记皇家的魔喉罗"大约高至3尺,或用象牙雕镂,或用龙涎佛手香制造,全用镂金珠翠,衣褶、金钱、钗镯、佩环、真珠、头须及手中所拿的戏具,都是'七金'做成"。 最为广泛的还是泥塑的魔合罗,在宋元俗称为"泥孩儿"。在魔合罗的塑造上,以宋代苏州地区制作最为精巧,这在《岁时广记》、《方舆胜览》中都有明确记载。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最是磨合罗:南宋官窑博物馆系列收藏


图片均为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

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微号发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