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郑线、龙莲线等乡村公路密如蛛网,一阵阵清风吹来,我思绪万千,当年的郑公塔仿佛看见一批红十五军战士从郑公塔河港集结,过太白湖到黄梅吴祥举行成立红十五军仪式,郑公塔仿佛看见陈五和(陈康)和陈六顺(陈康六弟)兄弟俩向郑公塔告别参加红军,仿佛看见一批像张春森、兰侨、杜国平、陈金钰等花桥优秀儿女向郑公塔告别参加红军,郑公塔是他们心中家乡的影子,他们中很多人都倒下了,献身了共和国,但也有的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将军。古朴典雅,清新秀丽郑公塔,不仅是花桥的象征,更是勤劳勇敢武穴人的骄傲和自豪。

郑公塔:承载天下武穴人千年的历史记忆


位于武穴市花桥镇的郑公塔始建于唐代,明代重修,2013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郑公塔历史悠久,声名远播,渐渐的因塔闻名而变成了地名。

郑公塔 :承载天下武穴人千年的历史记忆

武穴市政协文史委 / 吴为民


2017年,我编18辑武穴文史资料《千年武穴》,想拍一张能承载千年武穴历史记忆的实物图片,想来想去,非武穴花桥镇郑公塔莫属。

郑公塔:承载天下武穴人千年的历史记忆


郑公塔庙会

郑公塔是武穴内湖重要港埠,它历经唐晋,历史悠久。郑公塔为七级砖塔,建于唐初,相传有一个叫郑椿山的阁老(实为当朝太监),幼年生于郑公塔,少年在太白湖戏水,差点淹死,幸好被一位渔民救起,为报答桑梓,郑公告老还乡,建成此塔。该塔高19.74米,底层周长18.58米,墙厚1.05米,7级8角密檐式,用10余种型号青砖和9种型号青琉璃瓦筑成,对角内空3.8米,成锥体形,内有3级木楼至塔顶,每级供有神像祭祀,外墙正壁嵌有古朴花纹图案,每层均有琉璃青瓦铺盖,顶部耸立着葫芦形3级金属塔顶,有8条金属键,分别系至8角,每角皆有吊铃。塔身呈青灰色。现塔身有20度倾斜,是武穴的比萨斜塔。

郑公塔:承载天下武穴人千年的历史记忆


风景秀丽的太白湖

由唐至宋,由宋到明,风吹雨淋,唐塔后废,明宣德年间,僧人行铨在原址重建。明成化三年(公元1647年)十月,僧人继寿重修。郑公塔高耸挺立在渔舟唱晚、蝶帆归港的繁忙矶头上。实为郑公塔河港进出太白湖的过往船舶的航行标识。郑公塔建在矶头的初衷,是郑公想做一盏名灯,照亮渔民客商方便的积善行德之举,自唐以来,郑公塔是连通太白湖周围5县的重要航道,是沟通鄂皖的交通动脉。水运业繁华达千年之久,郑公塔河港周围居民稠密,河床宽阔,帆樯绵延。明清郑公塔港成为黄广(武穴)著名的米市、鱼市、猪市。

郑公塔:承载天下武穴人千年的历史记忆


日新月异的花桥镇

2018年,一个春花灿漫的日子,我登上了心仪的郑公塔,极目远眺,郑公塔周围的景色,尽收眼底,塔下的郑公塔街道,楼房林立,车水马龙,行人如织,商贸活跃。塔下的禅居寺,一进三重,金壁辉煌,香客不断。附近的新桥、上岳桥、下岳桥,行人穿流不息,仿佛一幅清明上河图。只见团山河蜿蜒流向太白湖,一河两岸桃红柳绿,交相辉映。花郑线、龙莲线等乡村公路密如蛛网,一阵阵清风吹来,我思绪万千,当年的郑公塔仿佛看见一批红十五军战士从郑公塔河港集结,过太白湖到黄梅吴祥举行成立红十五军仪式,郑公塔仿佛看见陈五和(陈康)和陈六顺(陈康六弟)兄弟俩向郑公塔告别参加红军,仿佛看见一批像张春森、兰侨、杜国平、陈金钰等花桥优秀儿女向郑公塔告别参加红军,郑公塔是他们心中家乡的影子,他们中很多人都倒下了,献身了共和国,但也有的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将军。

郑公塔:承载天下武穴人千年的历史记忆


从花桥走出的共和国开国将军

古朴典雅,清新秀丽郑公塔,不仅是花桥的象征,更是勤劳勇敢武穴人的骄傲和自豪。

郑公塔:承载天下武穴人千年的历史记忆


作者简介:吴为民,男,1964年9月出生,湖北武穴市龙坪镇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经济师职称。湖北省民协会员,黄冈市民协常务理事,黄冈市作协会员,武穴市作协会员。历任石佛寺镇、两路镇团委书记。两路镇党委办主任,石佛寺镇党委宣传委员,武穴办事处,万丈湖办事处正科助理,现任武穴市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专职副主任,负责人。先后在《四川文坛》、《芳草》、《湖北日报》等媒体发表散文10多篇,在《黄冈日报》发表散文和新闻近300篇,在武穴文联《大江》杂志上发表散文和诗赋80余篇

(天下武穴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