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严抓酒驾,现在还有药驾一说?什么情况下违法?

我们都知道喝酒不能开车,但有的车友就遇到过比较尴尬的事情,自己明明没喝酒,却被查出了酒驾。这有时候跟我们所吃的东西有关,比如有类似情况的食品包括酒心巧克力、蛋黄派、荔枝、杨梅等。

这些食品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酒劲呢?

试验表明,在吃完一个蛋黄派后,立即对其进行酒精呼气检测,结果为每百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71毫克,两分钟之后再次检测,数值就降为13。

食品配料中有食用酒精,酒精会残留在口腔里,如果刚吃完就碰上检查,结果肯定就是酒驾。

但由于食物中的酒精含量较少,一般几分钟后就挥发完了。

吃这些食品的几分钟内酒精含量被测超标,那就证明这几分钟驾驶则是酒驾状态,至于后果如何?大家应该懂,可能有车主会瞌睡.....

所以在食品的选择上,还是做一定的了解。说到吃东西会导致酒驾行为还有一个同等严重的现象药驾却不被人重视。

什么是药驾?

所谓药驾,就是指驾驶人服用了影响驾驶的药后仍然驾驶的行为。

问问自己,有过因为吃了感冒药、发烧药等等之后,考虑不能开车的事情吗?

世界卫生组织列出了7大类在服用后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并提出在服用上述药品后应禁止驾车。

这7大类药品包括:对神经系统有影响的催眠药物、有恶心呕吐反应或变态反应的药物、止痛类药物、兴奋剂、治疗癫痫的药物,以及抗高血压药物和降血糖药物等。

那在我国药驾是违法行为吗?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该规定只强调了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尚未对其他很多可导致驾车意外的药物进行强制性限定。

自身的驾驶安全,最好还是自律,而非国家用条条框框限定才去遵守。如果服用了抗感冒药、解痉止痛药、催眠药、抗心律失常药相关的药物,还是不要开车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