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始于红色家书

   ■ ■ ■ ■ ■

  华东交通大学赴黄梅小池镇国情社情社会实践视察团按时集合,在国旗下诵读革命英雄江诗咏、刘绍南狱中书信,感受红色熏陶。

   深入调查五位一体,倾听真实民声

  视察团分十一小队,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访谈的形式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个角度开展调研。

  经济建设:招商引资吸引小池青年回乡建设

  

  负责经济文明建设的视察团成员通过询问了解到,政府的招商引资为当地青年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吸引了大量小池青年回家务工。此外,视察团还了解到,当地居民的收入以种植、养殖、经营店铺、进工厂打工为主,消费大部分用于教育,愿意为子女的未来投资,且更愿意让子女在本地接受教育。

  政治建设:新技术推进居委会“民主服务型”转变

  

  五里桥居委会的支部委员董雄军告诉视察团成员们,近年来社区基层工作的最大变化就是由“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当地居委会正一步步向“民主服务型”居委会转型。视察团在调查中了解到,居委会在近年来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了“痕迹管理”制度,事事上传、处置、回访,并保留存档定期复查。最近居委会引进大数据技术监督检查精准扶贫落实情况,帮扶和处理。当地居民表示,居委会会定期举行义务体检,帮助老人检查高血压、糖尿病的风险,帮助妇女排除宫颈癌、乳腺癌的隐患。

  生态文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负责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察团成员们通过询问沿街商户和住户了解到,小池镇在垃圾回收、限制随意摆摊、污水处理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沿街住户王阿姨告诉观察团成员:“以前街上垃圾没有人管,路上随意摆摊,不仅吵还堵车弄的乱哄哄的,根本不放心孩子在街上玩。现在垃圾有专门的人处理了,摆地摊的也少了很多,虽然在门店买菜贵了些但孩子出门玩我也放心不少。”观察团成员还了解到,小池公交车等公共交通也在不断完善,但私家车数量的增加、噪音污染问题随之而来,亟需解决。

  社会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完善

  

  负责社会建设的观察团成员以采访当地居民的形式对五里桥社区的劳动就业形势及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调研。“在镇子里赚不到多少钱,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留下来的都是妇女儿童还有老年人。”一位阿姨对视察团的成员们这样说到。社区附近工厂薪资较低,人均消费较高,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以谋求更好的发展主要劳动力不断流失。此外,观察团在调查中了解到,五里桥社区绝大多数人都可享受到社会保险以及医疗保险。社区拥有一家公办医院,居民看病较为便捷,但医院服务水平及态度一般。当患上比较严重的疾病时,大多数居民往往会选择前往九江的医院进行就医。

  ■■■■■

   领导慰问鼓励视察团

  下午,校团委负责同志张剑锋、黄梅县校合作办主任梅炜来到兴华中专慰问华东交大赴黄梅小池国情社情观察团,询问该地住宿、生活情况,并对团队成员进行勉励。张剑锋指出,本次社会实践较往年不同,受到了当地政府、学校的重点帮助,团队成员们应当珍惜此次机会,将当地的做法、作风、政策“带回去”,积极宣传。梅炜对观察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表示,社会实践是联系社会与校园的桥梁,对同学们养成健康的求职心态有帮助。他希望同学们在实践中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视察团成员分享感悟

  

  参加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我们本着积极认真的态度,将自身理论融入实践,深入贯彻党十九大精神和十三五规划,落实到农村基层,走访调研,融入群众,倾听群众声音,作为媒介与桥梁,加强国家与群众的联系沟通,促进农村基层建设的发展。

  ——李依帆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三下乡活动,在某种意义来说也是对我们大学生的历练,亲身融入基层,不再是单纯的空谈理论,群众的反馈和沟通让理论更加充实,丰盈,对于我们大学生个人能力,素养的提升有重大意义。

  ——丁可

  我们大学生三下乡到基层学习,和朴实的村民交流,就要有诚心,要放低姿态,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服务。做调研工作要踏实肯干,一步一个脚印。尽己所能,为老百姓做一点有用的事。

  ——张颖涛

  一天的行程在繁忙中告一段落

  三下乡,我们一直在路上

  文章来源 | 华东交大十一期世纪英才五班 华东交大青年志愿者协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