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响指

有这五个癖好就像慢性自杀,千万要戒除

打响指对人有一定危害,响指一般是靠中指肚叩击拇指根部发声,而拇指根部正是心脏在手掌上的反射区。若是捏、压反射区,即按摩效果是有好处的,但叩击产生脉冲式信号会冲击心脏,造成损害。

2.掰手、脚指

有这五个癖好就像慢性自杀,千万要戒除

所按的部位一般都是关节,关节处产生啪啪的响声,是来自关节之间的关节囊,关节囊里面有关节腔,关节腔里面有关节液,像机器的润滑油一样,氮气。当我们用力挤压,氮气溢出便产生了响声。

咔咔作响,不痛不痒。听起来没什么,但是如果期这样下去的话,细心的人就会发现,自己的手部关节慢慢变大,有时候还会伴随疼痛,一般来说,关节需要掰回去,那是需要复位了,但是经常这样长期压制,会导致各种关节疾病的发生。

有事没事掰手指,久而久之会有关节炎、骨质疏松的病症。如果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如上网,写字久了可以掰一掰,走动走动,甩甩腿什么的。但平时弄出响声的习惯确实不好,您就戒了吧。

3.牙签剔牙

有这五个癖好就像慢性自杀,千万要戒除

用牙签剔牙的危害至少有三:

1.易引起牙龈发炎剔牙时,锐利的牙签很容易伤到娇嫩的牙龈。牙龈表面一旦有伤口,细菌就会乘机而入引起牙龈发炎。

2.易引起牙齿松动和脱落剔牙时,如果经常损伤牙龈,长此以往便会导致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由于牙齿的形状是头大根小,牙龈萎缩,使牙根之间的缝隙增大,食物残渣就更容易进去。残渣越多,剔牙越勤,于是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牙根失去保护,引起牙齿松动或脱落。

3.易引起牙痛牙齿表面包着一层牙釉质,可以起到保护牙本质的作用。牙根处的牙釉质很薄,经常剔牙会使牙釉质受到磨损。牙齿失去了保护层后就会对冷、热、酸、甜敏感,并容易引起牙痛。

那么,不用牙签,塞进去的食物怎么出来呢﹖专业牙医建议人们使用牙线。牙线不仅能剔出嵌塞食物,还能清洁牙面。牙线大多是用尼龙线、丝线、涤纶线或上蜡的棉线制成的,线的纤维松散,容易通过牙间隙接触紧密的区域。使用牙线剔牙时,将线结成环形或将线的两端绕在两手的中指上,两指间的线应剩余3~5寸,然后用两拇指将线压入牙间隙,沿一侧牙面轻轻抽动,再换另一侧,反复四五次,直到牙面清洁或嵌塞食物被清除为止。使用牙线最好每日一次,特别是晚饭后。

4.挖鼻孔

不良挖鼻孔习惯往往导致萎缩性鼻炎。由于鼻粘膜萎缩、分泌物减少,鼻腔的防御能力下降或丧失,导致一系列的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慢性咽炎、慢性气管炎、鼻窦炎,甚至容易继发肺内感染等疾病。人体的鼻腔内有一层很薄的粘膜,下面有十分丰富的毛细血管,如经常挖鼻孔,就会使毛细血管受到损伤产生流血现象。前鼻庭里有许多鼻毛,形成一道“防护林”,将空气中混杂的灰尘和细菌阻挡住,不让它们进入肺部。挖鼻孔时常会将鼻毛挖掉,使鼻腔成为微生物侵袭的门户,同时也可引起前鼻腔感染,严重者可造成颅内化脓性感染,因为鼻腔的静脉与头颅腔内的静脉相连通。所以鼻子为中心的“危险三角区”切不可轻举妄动。如果感冒时,鼻腔内分泌物较多引起干痂,可用棉签沾水后湿润粘膜再轻轻地将干痂拨出来,千万不要随便挖鼻孔,以免引起流血、感染。正常的鼻孔受到污染空气的刺激或空气干燥时,也会引起鼻孔发痒和发干,但不要用于手指去挖鼻孔。养成挖鼻孔解痒的习惯是不好的。因为鼻孔里长有很多鼻毛,这些毛互相交织成网状,可以把吸入的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细菌等不洁之物阻挡住,起到清洁吸入空气、保护呼吸道的作用。另外,在鼻孔前部有皮肤保护,细菌等不能侵入。如果经常用手指挖鼻孔,坚硬的指甲损伤了鼻孔里的皮肤,就可以引起感染。即使未发生感染,但是损伤了皮肤在愈时也要形成一层痂,鼻孔里结痂是很不舒服的,于是总想用手指把它挖掉,这样就会出现挖了又长,长了又挖的长期不愈的情况。在鼻内结痂产生不舒服感觉时,应当忍耐和克制,不要用手指挖鼻孔,这样,只要经过几天时间,伤口愈合,痂皮脱落了,不舒服的感觉就消失了。如果结痂面过大,鼻痒难以忍受,可以涂些药膏或氧化锌油,使痂皮软化,鼻痒就会缓解。

正确的方法是每天用棉签沾湿放入鼻中清理鼻屎,这样不会伤害鼻毛,也不容易把鼻子弄大。每天在睡觉前多捏捏鼻翼可以让变大的鼻子缩小些啦!

5.掏耳朵

有这五个癖好就像慢性自杀,千万要戒除

很多的人耳朵只要有一点痒就会掏耳朵,更有的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掏耳朵,其实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耳朵不适合宜常掏,常掏耳朵不仅不利于耳朵健康还会对耳朵带来伤害。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有自洁功能,没有必要经常掏。耳屎的学名是“耵聍”,是外耳道软骨部上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耵聍可以阻挡从外界进入外耳道的污物,黏附灰尘和小虫,以保护耳膜;同时,它覆盖于耳道皮肤表面,能使皮肤保持一定湿度。

挖耳朵却很容易对耳道造成伤害。如果方法不当,会将耳屎推向深部,堵塞耳道,影响听力;如果挖时用力过度,损伤了外耳道皮肤甚至耳膜,细菌趁机侵入,就会形成外耳道炎;如果掏到鼓膜造成鼓膜穿孔而出血,会感到非常疼痛,此外,还有人挖耳时将异物如棉花、火柴头等遗留在耳道内。

多数情况下,耳屎会缓慢地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在空气中干燥而结成黄色薄片,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不断脱落排出耳外,根本没有堵塞耳道的问题,也不会因耳屎多了而影响听力。

如何正确掏耳朵?

一般耳道健康的人不需要频繁挖耳,只有在耳屎过多导致耳部不舒服时才需要掏耳朵。但挖耳不能用发卡、火柴棒、牙签等尖利、不洁的器具,可以选择药房售卖的医用棉签轻轻把耳屎清理出来。如果是油耳,耳屎不易自行干燥和排出,可以自己用医用棉签,蘸少许75%的酒精,平时经常擦拭清洁外耳道。不要经常掏,一般半个月左右掏一次耳朵合适。

患有慢性外耳道炎的人,耳屎分泌较多,不易排出会形成硬块,如果耳道内感觉有硬物阻塞,不舒服、特别痒,或者有流水、疼痛等症状时,可能是发生了耵聍栓塞或出现了炎症,应去正规的耳鼻喉医院进行就诊。

早起总是足跟痛?四个小动作让你远离钻心疼

男人不能输在”前列腺“上,前列腺的防治与保健很重要

穿上背背佳的7大改变一步到位,让孩子科学健康的成长

腰疼 腿疼 关节疼 肩膀颈椎酸疼 足跟痛 一样东西统统都“搞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