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常常,孩子的音乐学习退变成了学乐器、练习弹奏(演奏)的技巧,尤其是早在音乐启蒙阶段就变了味。孩子听音乐,模仿动物进行表演。

点击右下角“关注”我噢

作者|Edith&川妈

在孩子音乐启蒙路上走了很久的弯路后,我得出这几点心得:

上次,我跟大家分享了我在给孩子进行早期音乐启蒙中走过的弯路,引起了很多妈妈的共鸣。

也有妈妈说我介绍得比较浅显,不知道具体要怎么做,怎么进行启蒙。

我咨询了小川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和一位资深唱片发行人,也恶补了几本儿童音乐启蒙的书,今天再来跟大家聊聊。

先说说孩子学音乐的目标

虽然,我们都认同,孩子学音乐是为了培养他的艺术感、音乐感,是为了丰富他的人生。但常常,孩子的音乐学习退变成了学乐器、练习弹奏(演奏)的技巧,尤其是早在音乐启蒙阶段就变了味。

其实,在幼儿阶段,让孩子学习技艺并不是主要目的,最重要的是要启发孩子的音乐潜能, 培养孩子的音乐基本能力。

在这个阶段,就是要让孩子多“听”,“听”是开启孩子音乐潜能的第一步。

专业技巧和乐理的学习,可以放在6岁以后进行。

怎么听?

虽然只是简单的“听”音乐,但是,在做法上还是有很多门道的,关于“听”,有这几点建议:

1.除了睡觉时间,随时、随地放音乐给孩子听,让孩子沐浴在一个有音乐的环境,自然而然地受音乐的熏陶。2.不要要求孩子一定要安静地、认真地、坐着欣赏音乐,在任何状态下都可以给他们听,除非他们正在打闹。3.另外,听音乐,声音不要开得太大,开小点,让轻柔的音乐,在不经意间飘散开来,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愉悦地享受。如果声音开得太大,就很容易变成噪音。4.孩子都很喜欢重复,可以挑一些代表不同情境下的音乐重复播放。比如,睡觉前播放摇篮曲、吃饭的时候放优美的音乐等等。

这样做一方面培养孩子的音乐美感,另外一方面,也建立音乐和行为的条件反射,让孩子知道什么音乐出现时,就该做什么事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规律。

不但要听,还要动起来

虽然,听是音乐的核心,但绝不止于用耳朵听。奥尔夫认为:“音乐出于动作,动作出于音乐”。他倡导原本性的音乐教育模式,认为音乐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孩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仅要用耳朵听,还要用身体去配合,跟着音乐的节奏律动起来。孩子跟着音乐跳舞,将唤醒身体内天生的节奏感,再进一步发展、提升。

在孩子音乐启蒙路上走了很久的弯路后,我得出这几点心得:

还有一种动作,很常用于孩子的音乐启蒙中——敲敲打打。小川的音乐老师给他“练听”时,经常用到小手鼓。她先敲出节奏,让小川重复、模仿,有时候还加上其他教具,帮助他区分音高。

不用特意买乐器,家里的锅碗瓢盆、生活用品都是很好的教具。

比如,把家里的垃圾桶、锅碗瓢盆等容器翻转过来,让孩子拿手、拿小棒子敲一敲。

比如,我们还可以将一些大小、颜色、形状、材料不一样的容器洗干净,分别放点水、米、豆子、石头之类的,盖上盖子,让孩子摇一摇。

还可以让孩子在各种碗里装不同容量的水,敲敲打打。

在孩子音乐启蒙路上走了很久的弯路后,我得出这几点心得:

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用这些乐器来一场大合奏,还可以跟他一起玩蒙眼听音的游戏。

如果我们想买些乐器给他们的话,可以选择一些敲击类的简单乐器。比如鼓类乐器:曼波鼓、康加鼓、手鼓等等。

在孩子音乐启蒙路上走了很久的弯路后,我得出这几点心得:

比如,木琴~

在孩子音乐启蒙路上走了很久的弯路后,我得出这几点心得:

有没有必要送孩子去上音乐启蒙班?

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送孩子去音乐启蒙班,但是,一定要选对老师,像我之前选的那种以知识灌输为目的的班就最好别去。

这样,苦行僧的练习,会很快消磨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有些机构虽然不是直接教授孩子指法、认识音符,也会设计很多活动。但是,如果所有的活动都围绕着让孩子学习某一个知识、技能来展开的话。

大家就要警惕了。

在孩子音乐启蒙路上走了很久的弯路后,我得出这几点心得:

为什么一定都要围绕这个技能、知识展开呢?为什么要让孩子知道这是四分音符、这是八分音符呢?

在音乐启蒙阶段,孩子对音乐只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快乐,音乐的美就好了。

如果我们着急忙慌地让他直接进入乐器的学习,让他去学习超过他能力范围的乐器,他很快就会厌倦。

记住!技巧不是孩子接触音乐的根本目的,艺术感、美感、音乐感才是,高段位的幸福和快乐才是。

如何判断它是不是真的“奥尔夫”?

现在,奥尔夫教学法非常流行,也是一种主流的音乐启蒙方法。

很多幼儿园、培训机构都打着“奥尔夫”的牌子进行招生,虽然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奥尔夫课程和教材,但是,其实奥尔夫教学法提供的只是一种理念,这些教材都是课程公司趋于市场需求汇编的。

老师是不是把握了“奥尔夫”教学法的精髓,是不是真的在实践“奥尔夫”?我们作为家长,很难判断。

虽然话是这样说,但是也有迹可循,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孩子的学习过程,来进行判断。

奥尔夫有三个主要的学习过程:模范——探索——创造。

我在网上找了一节比较好的奥尔夫公开课,因为是外链,所以放不了,有兴趣的私信我“音乐”,这节课是这样上的:

首先,老师用唱歌的方式介绍各种动物,引入主题。然后,老师和孩子一起一边听音乐,一边用手拍出动物的脚步声。孩子阅读小书,一边听音乐,一边贴动物贴纸。孩子听音乐,模仿动物进行表演。一起敲打乐器,感受动物大狂欢。老师做动作,孩子敲打乐器。孩子做动作,指挥其他孩子敲打乐器。

大家想要了解奥尔夫课堂的,可以看看~

总结一下奥尔夫教学的精髓:

1.它是以感受音乐来“代替”学习“音乐的,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来感受音乐,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2.让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交叉使用,充分地调动孩子的五感,来让孩子全方位地感受音乐。

它顺应孩子的天性,让他去听、去感受、去想象和创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孩子没有学会什么,但是,长久以后,孩子会对音乐、对人生会有更加细腻的理解和感受。

当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音乐时,掌握一门乐器就不会是一件很难坚持下去的事情了。

本文参考资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乐老师》 郑又慧著

*《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茅为蕙著

*谢谢奥尔夫音乐妮妮老师、田老师等的帮助。

川妈说说

究竟怎么给孩子做音乐启蒙,其实先得回归最本源的问题——我们让孩子学音乐的根本目标是什么?

我猜,大多数人的想法和我一样,是培养他的艺术感、音乐感,希望有了音乐的滋养,他以后的人生会更加有趣些。

如果乐趣是根本的诉求,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让枯燥的乐器技巧剥夺了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当然,无论学什么乐器都会有重复、艰苦的过程,但我希望到时候支撑孩子坚持学下去的,是他真正的热爱和从中获得的成就感,而不仅仅是我们的威逼利诱。

又一位朋友的孩子放弃了钢琴,她说:“我们俩终于都解脱了......”听着总觉得很别扭。

很久以前跟大家分享过,同事家学霸儿子的钢琴心路。他说,他很感激当时妈妈让他学钢琴,才让他在开心或不开心的时候,都有表达心情的通路。弹奏一曲,心中的烦躁、郁闷一扫而光,愉悦和兴奋从指尖迸发......

我希望孩子能从音乐获得如此高段位的快乐,从开始就这样......

对了,今天是六一儿童节,祝小朋友、大朋友节日快乐!开心每一天!

推荐阅读:

忙着让孩子上兴趣班学画画,也别忘了给他补上这堂基础启蒙课!

mom看世界:践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养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与我携手同行。对啦,目前我在“头条号、公众号”两个平台发布文章,名字均为【mom看世界】,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