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 《巨流河》品读会

你知道战争的概念么吗?

你知道的关于战争的书有哪些吗?

《战争与和平》、《安妮日记》

我想这些大家大概都知道,

但是

你知道《巨流河》吗?

如果不知道的话

那就和小医一起来品读会看看吧!

5月8日晚的青马书屋,在电影《无问东西》片段开场下,温州广播电视台传媒集团经济频率节目部副主任、主任编辑夏茹,为大家带来了《巨流河》品读会

作品通过从大陆巨流河写到台湾哑口海

写出了纵贯百年、横跨两岸的大时代的变迁

它写的是一个并未远去的时代

关于两代人从巨流河到哑口海的故事

那立志将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的父亲

公而忘私的先生

唱着《松花江上》的东北流亡学子

初识文学的南开少女

含泪朗诵雪莱和济慈的朱光潜

那盛开铁石芍药的故乡

那波涛滚滚的巨流河

那暮色山风里、隘口边回头探望的少年张大飞

作者是齐邦媛教授

是台湾文学和教育界最受敬重的一位前辈

在这本二十五万字的传记里

齐先生回顾她波折重重的大半生

从东北流亡到关内、西南,又从大陆流亡到台湾

“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些

法国人、德国人、捷克人等到战争后,

终于回了老家,

可我们回不去了。”

爱国的人没有家可回

这个难题齐邦媛怎么也解不开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齐邦媛见证了近代中国的苦难历史

在《巨流河》中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

齐邦媛和张大飞那场来不及发生的爱情

夏茹老师告诉我们

在筹拍电影《飞虎队》时

导演吴宇森曾希望取得版权

将故事纳入片中

却未能成功

因为齐邦媛不愿将张大飞的故事拍成电影

她说“那无论如何将会是一种扭曲”

“读了这本书

你终于明白

我们为什么需要知识分子”

这句话在繁体版《巨流河》的腰封上附着

齐邦媛先生花了整整四年来写这本书

为了尊重历史

她翻看了许多史料

不仅仅是齐氏家族的苦难史

也是过渡新旧时代冲突的女性奋斗史

是台湾文学走入西方世界的大事纪

更是用生命书写壮阔幽微的天籁诗篇

我们都是知识分子

那我们能为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做些什么

我想在读这本书的时候

我们应该带着这样的深思

当然现场的节目也是十分吸引人的,

快和小医来看看吧!

“哪年哪月才能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校艺术团的杨帆为我们演唱了《松花江上》

低沉雄厚的声音唱出那个年代对故乡的思念

这是《一封诀别信》

“你收到此信时,我已经死了”

“我生前死后只盼她一生幸福”

如此直白的话语

却饱含张大飞的深厚感情

我们在学通社广播台施嘉乐同学

充满哀愁的朗读里深思

“漂泊得很久,我想归去了”

“仿佛,我不再属于这里的一切”

一首《归航曲》

道不尽对故土的思念

学通社广播台的沈镭用她沙哑的嗓音

低低地叙述着乡愁

齐邦媛先生生动形象的描写

夏茹老师动情的叙述

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

品读会让我们收获良多

如果你也有好书想要同小医一起分享

欢迎在下方留言呦

文字 | 顾锶佳

图片 | 厉柳岑

来源 | 学生通讯社

责编 | 黄健敏

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提供原创文字 / 图片 / 视频 / 音频素材及线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