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公司将迎来万亿蓝海市场 业内建言: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朱丹丹 北京报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期收入已无法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消费金融行业

随之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

同时,数据也显示,从市场主体看,获批消费金融公司已由2009年的4家增至目前的23家。

1月18日,在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上发布的《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下称“报告”)指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成熟的商业模式正在引领行业快速发展。在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式下,

作为主力军的持牌公司通过提高整体消费水平,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也表示,未来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前景很好,2019年的关键字是“变”,消费金融相关政策已经出现了本质性的、方向性的调整。

此外,对于未来消费金融发展政策的建议方面,业内专家亦建议称,要将各类消费贷企业纳入统一的监管体系;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消费金融公司融资途径;建立完备的个人征信系统等等。

消费金融公司将迎来万亿蓝海市场

在消费不断增长外和新兴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更加超前等背景之下,当期现金俨然已无法满足人们消费需求。

“而消费金融由于无抵押、小金额和普惠性等特征覆盖到传统金融所不能触及的潜在消费市场,可以借助不同场景和消费业态的消费金融产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我们有理由相信发展消费金融会成为新常态后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上述报告指出。

根据报告显示,仅消费金融部分,我国规模已由2010年1月的6798亿元攀升至2018年10月的8.45万亿元,占境内贷款比重由1.7%上升至6.3%。但对比国际来看,国内消费金融产业2015年消费信贷(除房贷以外)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仅为20%,低于韩国的41%和美国的28%。

可见,相对意义上,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滞后发达国家较多,仍有广阔发展空间。

李稻葵亦表示,未来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前景很好,2019年的关键字是“变”,消费金融相关政策已经出现了本质性的、方向性的调整。随着中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增加、消费贷款在贷款总规模盘子中比重增加、消费贷款中房贷、车贷等中长期贷款比重降低,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凭借其自身优势大力拓展与商业银行错位发展的无抵押、无担保消费贷款,使无抵押、无担保消费贷款在整体消费贷款中比例大幅上升,消费金融公司将迎来万亿蓝海市场。

目前,从市场主体看,获批消费金融公司已由2009年的4家增至目前的23家。

对此,业内人士坦言,消费金融公司作为发展普惠金融的中坚力量在市场上的表现越来越明显。包括捷信、中银及兴业等金融公司,近些年通过大力分布网点、发展场景式消费贷款及开发样式多、线上线下全覆盖、申请灵活的消费金融产品,满足了传统金融机构所覆盖不到的领域。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上述23家消费金融公司中主要出资代表还是传统商业银行。

“这一方面是传统商业银行挖掘消费金融领域的做法,另一方面以持牌的捷信消费金融,以及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电商背景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公司以及众多的网络小贷牌照共同组成了主体多元的消费金融市场。”上述人士则分析指出。

业内:要将各类消费贷企业纳入统一的监管体系

与此同时,在科技的支撑下,消费金融覆盖到越来越多得场景。

据悉,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布局主要集中于商业银行“无暇”顾及的细分领域,范围涵盖大众消费、婚庆、家政、养老、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化体育消费等消费热点领域。

业内人士认为,在新监管和去杠杆形势下,通过不断开发消费新场景并嵌入金融

服务将是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发展方向。随着互金平台陆续退出,持牌机构头部公

司则需要不断规范自身行为强化龙头效应。未来,科技手段提高风控能力有望成

为消费金融公司的护城河,利用降低逾期风险等方式提高平台收入利润,并依靠

细分领域消费场景,获得多元化获客渠道。

不过,消费金融行业的问题也频频被曝出。

“火热的行业发展使得消费金融业务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呈现竞争主体多元化,竞争场景细分化,竞争程度激烈化的红海态势。但是竞争中信用风险,共债风险,监管桃李,暴力催收,消费者保护不力等问题也层出不穷,使得行业乱象频频发生。”上述报告指出。

针对这种状况,监管层从2017年以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整顿措施规范行业发展。比如2017年6月28,相关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2017年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分别对校园贷,网络小额贷款,现金贷等业务进行严格的清理整顿等等。

而对于未来消费金融发展政策的建议方面,上述报告指出,首先要将各类消费贷企业纳入统一的监管体系。

“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存在多种类型的消费信贷业务经营机构,各类机构归口于不同的监管部门,有些甚至游离于监管之外。”报告进一步称,不同部门,在监管时依据不同的监管政策和法规,监管力度,执行尺度也有着巨大的差异,造成了政策的不透明空间,持牌机构反而比非持牌机构受到更多束缚,面临更大压力。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将有利于各类机构间的公平竞争。更为重要的是,统一监管将会进一步规范和约束非持牌机构的冒进行为等。

业内人士亦认为,未来消费金融将继续处于增长期,行业整体将保持快速增长。消费场景、风控能力、获客能力和资金端获取能力将成为消费金融平台的核心竞争因素。而政策的完善也将成为关键,不管是行业的统一监管、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还是个人征信系统的完善都将成为促进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