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小吃中央厨房即将投产,蒸饺等将实现机器化生产

今年4月,沙县酝酿数年、努力打造的中央厨房即将投产。据中央厨房和供应链建设总负责人刘崇新介绍,1万平方米中央厨房获得总投资2000万元,1月20日所有设备全部到位。

投产后将大大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以蒸饺加工为例:一天生产10吨蒸饺,传统人工制作需要900人。有了机器,最多只需20人参与。

“打通全产业链的配套产品供应,才能为加盟店的扩张提供足够的‘粮草弹药’。”罗光华总结道。

2014年起,沙县就开始推进中央厨房和线上平台的开发建设。中央厨房采用自动化、流水线加工模式,对主要小吃产品进行标准化生产,如蒸饺、扁肉、炖罐原料等。线上平台则能为产业园区生产端和门店消费端之间搭建桥梁,实现食品原料、配套产品的线上交易。

利用中央厨房向海外提供食材,则要逐步、个别地探索,罗光华说,可以优先发展就近门店,如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的门店,再探索在国外建立中央厨房进行区域化生产的可能。

毛伟明(日本沙县小吃店经营者)说,已有日本本土企业与沙县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在沙县投资建立食品加工厂,面向日本等国的门店提供食材。

在当前过渡期,许多国内连锁店从沙县应需而生的蒸饺加工厂购入产品。黄兴灶在沙县开办蒸饺加工厂一年半以来,利润持续增长,月产量已达近300吨。

黄兴灶说,沙县小吃配套食材的标准化生产还有广阔的增长空间。“保守估计,沙县及周边的10家蒸饺厂的日供应量目前只能满足市场潜在需求的20%左右。”

不过,诸如花生酱、辣椒酱等决定沙县小吃味道“灵魂”的原辅配料,已经实现了由沙县“大本营”向海外与国内门店的统一配送。沙县小吃集团与县里17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对小吃配料进行统一包装、标签、检测、监制。

“不仅是配料,我们的餐具、服装也绝对要用一体的,”林文(美籍华人,计划在美国开沙县小吃店)说,“可以的话,将来会在沙县统一采购。”

这一目标契合了沙县勾勒的全产业链发展图景:沙县规划建设食品产业园,除了设立中央厨房,还要引进各类加工厂,带动餐具、包装材料、服装等相关产业发展。

“要让小吃店主赚轻松的钱、更多的钱,才对他们有吸引力,这是沙县小吃发展的重要着眼点。”罗兴华说。(记者贺飞、彭培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