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首诗气势磅礴,以小见大,用词新鲜,大有一副"坐看云卷云舒"的豁达情怀,尤其末句"碧峰千点数鸿轻",与钱起的鬼谣之笔"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有异曲同工之妙,读来朗朗上口,又不失情调。历史上流传最广一首的回文诗,当为东晋时期前秦女诗人苏蕙写的《璇玑图》,总计841个字,呈正方形排列,纵横皆29字,后世却从中读出了将近8000首诗作。

回文诗的冠军之作,顺着读是千古绝唱,倒着读也是千古绝唱!

回文诗的冠军之作,顺着读是千古绝唱,倒着读也是千古绝唱!

对于唐诗宋词的创作者而言,不论是落笔生花的百代文宗,或是持鳌下酒的隐逸墨客,抑或只是附庸风雅的处士优伶,重复从来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只有源源不断地组织新的语言,构建出更多样的文烟彩霞,才能长久屹立于文坛的不败之地。当追风少年看惯了春花秋月,当迁客骚人踏遍了山川湖泊,当翰林子墨翻烂了圣贤之书,近乎麻木的大脑必须注入新鲜血液,于是杂体诗应运而生。

杂体诗分门别类众多,其中以回文诗水平最为高超,也最受读者喜爱。所谓回文:"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一首诗有多种读法,比如正读反读、扩读复读等,每一种读法都能收到回环往复、荡气回肠之效,可以反复歌咏,令人回味无穷。

回文诗的冠军之作,顺着读是千古绝唱,倒着读也是千古绝唱!

历史上流传最广一首的回文诗,当为东晋时期前秦女诗人苏蕙写的《璇玑图》,总计841个字,呈正方形排列,纵横皆29字,后世却从中读出了将近8000首诗作!这是因为《璇玑图》横、纵、正、反、斜、退、迭、交互均可成诗,且有三、四、五、六、七言各不等,令人拍案叫绝。自它写成起,后世大量文人便乐此不疲地寻找苏蕙暗藏的秘密,每多解读出一首都会额手相庆,毕竟"集齐龙珠召唤神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虽然回文诗这种题材比较小众,但由于其很见水平和实力,因此唐宋时期的不少文界大咖都曾有过涉猎,可惜的是正着写能够腾蛟起凤的作者,不一定能写出优秀的反作。然而有一个人做到了,他写下的这首回文诗,被称为"冠军之作"。

回文诗的冠军之作,顺着读是千古绝唱,倒着读也是千古绝唱!

《题金山寺》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睛。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这首诗气势磅礴,以小见大,用词新鲜,大有一副"坐看云卷云舒"的豁达情怀,尤其末句"碧峰千点数鸿轻",与钱起的鬼谣之笔"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有异曲同工之妙,读来朗朗上口,又不失情调。不过这首诗的作者历来有争议,有人说是苏轼,有人说是唐末的徐寅,依小解只见,更倾向于苏轼。因为苏轼有多首经典回文诗传世,而且如此惊艳的句子,小解更相信出自苏轼之手。

回文诗的冠军之作,顺着读是千古绝唱,倒着读也是千古绝唱!

顺着读是千古绝唱,倒着读也是千古绝唱: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吟诵之下,亦是清丽奇志,毫无故意拼凑之嫌,且与上作的思想情感有着很大不同:从诗韵上看,第一首以"明清晴轻"作结,显得轻快明朗,第二首以"遥迢桥潮"为尾,则显得大气而悲惆;从意境上看,顺读渲染了豁然之情,而倒读则营造了一种怅惘之感。

回文诗的冠军之作,顺着读是千古绝唱,倒着读也是千古绝唱!

比如顺读的"远浦渔舟钓月明",显得意境开阔,主人公于远浦之上夜钓明月之光,多么浪漫而惬意的画面!而倒读的"明月钓舟渔浦远",则将钓的对象反了过来,变成了明月钓孤舟,主人公从主动变成了被动状态,因此便多了一分清冷孤寂。

正读反读皆斐然成章,犹如春风化雨,湿润着读者千年的心。这样优秀的作品在回文诗界不可多得,故此称之为"冠军之作",实至名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