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断创新,拓展中日经贸合作新领域

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40多年来,中日双边经贸不断发展,中日双边经贸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随着中日经贸合作进入新阶段,需要不断创新,拓展中日经贸合作新领域。

一是拓展在节能环保、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合作。随着产业结构和居民消费的升级,中国对高性能零部件、元器件以及节能环保、医疗、健康产品和服务需求快速增长,随着中国在上述领域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日本对中国出口和投资的空间非常广阔。

二是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区域的合作。应充分发挥日本在节能环保、科技创新、先进技术、市场渠道等领域,中国高质量低成本的制造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目前,中日企业在电力装备领域已开展实质性合作。比如,晶科能源和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合作,在阿联酋投资了当地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站。中国发电装备企业和日本的电力企业合作,在中亚合作建设发电站,深受当地欢迎。

三是加强能源资源合作。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日本软银集团、韩国电力集团等企业倡议建设蒙—中—韩—日的电网项目,要共同推动项目落地,这对东北电网的互联互通有重要意义。在石油天然气贸易、投资、储备和定价机制合作上有很大潜力,应抓住国际供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机遇,建立反映东亚油气供需关系的油气定价机制,消除石油天然气的亚洲溢价。

四是加强运输通道合作。日本企业搭载从连云港、大连出发的中欧班列向中亚和中东欧出口,日本最大的物流企业日本通运株式会社开始提供连接中日港口、中亚和欧洲的陆海联运服务。下一步,中日双方在泛亚铁路网的建设运营上加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以互利共赢代替无序竞争,加快项目建设。

五是加强发展知识交流和分享。日本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中国在研究和学习日本经济发展战略、政策和具体的管理措施方面,受益很大。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探索和积累了不少好的做法,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希望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中日之间应该加强发展知识的共享,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经验。在具体的工程和项目的建设运营上,共同探索和践行新的开发建设理念,为发展中国家建设高质量、包容性、可持续的基础设施。

三、携手共进,推进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建设

加强中日在“一带一路”上的合作。“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大倡议,它为促进亚欧大陆的区域合作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总体框架、合作机制、交流平台等公共产品,并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互学互鉴的丝路精神。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少日本企业也愿意分享“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广阔机遇。要加强双方在“一带一路”合作,除了项目层面和企业层面的合作外,要加强双方在政策对接和协调机制的合作。

加强中日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开放型世界经济上的合作。当前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呈现抬头趋势。美国特朗普上任以来,不断制造贸易摩擦,尤其是2017年下半年以来,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显著加强,滥用救济措施的趋势明显上升,引发一些国家效仿,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中国、日本作为全球第二大、第三大经济体,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有责任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中日双边携起手来,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加强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框架合作,加快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