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在上世纪80年代,朱继懋就提出在海洋开发中采用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替代饱和潜水系统的想法,并通过自主研发和国内外合作等多种途径,完成了 SJT-5、SJT-10、SJT-40等SJT系列和海龙系列等七种型号 ROV 的研制,应用于海洋石油、大洋海底资源开发、水下管线和大坝检测水下施工作业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中,打破了国际垄断。包括主持完成工信部“十一五”重大项目“万米级深海 ROV 关键技术研究”,研制了“龙皇号”FROV系统样机,完成了全系统湖试和耐压试验验证,为全海深无人潜水器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2019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当晚在2019春季上海科学会堂草坪音乐会上揭晓,丁奎岭、王广利、王恩多、华克勤、孙强、朱继懋、张玉花、杨贵庆、胡丽丽、黄立共10人当选。他们将参与10位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

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朱继懋:明年要让无人深潜器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朱继懋五十余年来始终工作在科研、教学、工程实践第一线,在船舶、深潜器等基础科学、技术和重大工程应用领域,为国家海洋科技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今年过八旬的朱继懋教授仍然坚持每天到单位上班工作,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工作状态,关注我国深潜事业的发展,和他的团队们一起,努力为中国的深潜事业开辟着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朱继懋:明年要让无人深潜器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大成就:创造我国深海装备研发领域多个“第一”

记者获悉,朱继懋教授长期从事深海潜器及水下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工程实践,是我国最早从事深潜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并创造了我国深海装备研发多项第一的记录。

例如在1971至1986年期间,朱继懋就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艘深潜器“7103”深潜救生艇。

在1986年的南海试验中,朱继懋带头参加试验,乘坐潜艇下潜到海底,最终完成了深潜、对接和人员干转移(干转移7名艇员)三项试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两艘潜艇在水下成功对接的国家。

而在上世纪80年代,朱继懋就提出在海洋开发中采用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替代饱和潜水系统的想法,并通过自主研发和国内外合作等多种途径,完成了 SJT-5、SJT-10、SJT-40等SJT系列和海龙系列等七种型号 ROV 的研制,应用于海洋石油、大洋海底资源开发、水下管线和大坝检测水下施工作业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中,打破了国际垄断。

之后他又成功研制了 MG、ML 系列等六种型号海底管线埋设维修系统,自主开发了基于虚拟作业状态的监控系统和海底管线、埋设机与作业母船综合定位的导航系统。其中,1992年研制的MG-01型海缆埋设系统,完成了我国第一条国际间大容量海底光缆(中日海底光缆)中方侧90公里施工端的敷设,开创了国内海底管线施工装备自主研发之路。

“小目标”:明年要让11000米无人深潜器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

从2006 年起,朱继懋就全身心投入了全海深无人潜水器研究工作。包括主持完成工信部“十一五”重大项目“万米级深海 ROV 关键技术研究”,研制了“龙皇号”FROV系统样机,完成了全系统湖试和耐压试验验证,为全海深无人潜水器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6 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海深无人潜水器(ARV)研制”项目立项,耄耋之际,朱继懋出任该项目的顾问专家组组长,为项目保驾护航。据他透露,上海交大团队的目标,是明年让11000米无人深潜器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探索大洋最深处的奥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