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4日,SpaceX的老板埃隆·马斯克转发科学美国人的推特并评论道:"中国航天进步惊人,今年轨道发射首次多于美国。" 2018年中国的轨道发射次数停留在38次,平均不到10天便有一枚火箭在中国升空。

有多少人知道1984年的那个寒冬?

(马斯克推特截图)

然而,2019年的今天刚经历了"嫦娥四号"发射成功后的我们,又有多少人知道35年前中国航天经历的寒冬岁月!1970年的时候,中国第一颗卫星被送入了太空——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到了1984年的时候,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火箭发射能力,但当时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当时有这么一句话"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1984年"下海"成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词。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很多人靠留洋打工、倒腾紧缺商品或者辛勤劳作先"富"起来,在银行账户上有了十几万元二十几万元的存款,这些人过着悠闲、富足的生活,成为当时社会羡慕的对象。人们纷纷加入经商大潮,一时间,出租车司机、个体户、厨师成了备受青睐的职业。万科、联想、海尔、上海大众、健力宝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前后。

社会观念的巨变以及当时科研经费严重不足,抱着铁饭碗却得不到保障是促成大批科研人员出走经商的直接原因。1985年3月13日,一条消息震动了整个中国科技界。财政科技拨款制度改革打响了,这次改革按照邓小平的话说,"就是为了解放科技生产力,解决长期困扰中国的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在这套方案中,大部分研究机构事业费大幅缩减。有的甚至要求三五年内达到自给。十年浩劫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百废待兴之际,国家投入又有限,科研经费严重不足。

有多少人知道1984年的那个寒冬?

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曾对香港《文汇报》记者谈及他的五人小组的研究经费,每人每年数百元经费,连出差都难,国内有些学术会议都无力参加,更不敢请人来。由此可见一斑,这对于需要高投入航天工程来说更是举步维艰。

较于当时的国内环境,国外环境也同样严峻。美国出台了一份"考斯克报告",声称中国可能利用发射美国卫星的机会,刺探美国的航天技术,并以此为由全面禁止使用中国火箭发射美国卫星,甚至任何含美国制造零部件的卫星也不被允许。这份报道的出台,意味着美国以垄断的姿态限制中国航天的发展。

钱学森运载技术实验室高级研究员李洪波讲述当时的情形是:那一年,火箭院招了10名硕士生,临近毕业走掉了8个。她坦言,在她高考结束、填报志愿的时候,正好赶上中国火箭被国际市场扫地出门,当时的长辈们看到我填报志愿写航天专业,一脸凝重地和她说:"你要想好了,这一行是赚不到钱的,毕业的时候很有可能连工作都找不到。"她上大学的第一堂课,她的班主任非常坦诚地跟全班同学说,你们换专业吧,这一行没有前途的。"很多年后,我才知道,当时的航天院所已经准备人员遣散了。"

有多少人知道1984年的那个寒冬?

(早期上海南汇发射场,钱学森在现场)

在1984年的那个寒冬,与设备不更新,经费不到位一起坚守的是用精神支撑下来的人,但凡有点想法的人要么下海经商,要么进入外企,要么出走海外。而这也成为了中国航天之殇!诚然,"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从寒冬中走出来的中国航天,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艰苦奋斗,逐步打破美国的技术垄断。

在中国航天迎来的春天里,多种型号火箭百花绽放。34年后的2018年,中国长征火箭已经完成了298次发射,这10年的发射量是过去37年发射的两倍。发射成功率达到95.30%。长征火箭已经拥有退役、现役共计4代17种型号。其中长征一号、、长征二号E、、5个型号已退役;、、、、、、、、、、和12个型号在役。另有、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4个型号在研,长征九号1个型号论证中。也许,正是美国当年的技术垄断才成就了如今的中国航天。毕竟,人都是追求安逸的,如果现有的技术放在面前,那么何必再去钻研呢?放眼当今世界,中东石油诸国、南亚印度花钱买武器,不思进取,没有自己的装备技术,战时靠什么来保障呢?

有多少人知道1984年的那个寒冬?

在经历了缺失人才的阵痛期后,国家对于人才的需要体现在了高考录取分上,航天专业分数线逐年提高,领跑中国高等教育的清华大学也开设了自己的航天专业。这一系列举措体现了国家对航天人才的重视。近期,国家决定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由500万奖金提升到800万且不需要纳税等等措施,都是为了优化科研环境,提高科研人员待遇。即便如此,在互联网等新兴高回报产业面前,航空航天依旧毫无优势可言"有一种单身叫做干航天干成单身",正是航天人的真实写照。

有多少人知道1984年的那个寒冬?

现在的在中国依然是一个真正的航天大国,尽管2018年我们在发射数量上超越了美国,但是目前美国的在轨卫星数量基本是中国的四倍,而且技术也非常先进。我们要清楚的知道,GPS依然是全球商用第一,组网最完善的导航系统;北斗卫星还未实现全球组网,各个种类的在轨的卫星还不够全面。

有多少人知道1984年的那个寒冬?

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中国正在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愿祖国越来越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