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顺应伽友的需要,今天起我试着用语音的形式跟大家一起学习《瑜伽经》,如果只有文字的话,对于初学瑜伽的伽友,可能会觉得比较枯燥。您只要打开下面这个音频就可以听声音了解瑜伽知识了。喜欢看文字的伽友,可以将屏幕向下翻看。

今天读 第一章的第6、7小节。

瑜伽经典读物:巴坦加里的瑜伽经(三摩地5)

瑜伽经典读物:巴坦加里的瑜伽经(三摩地5)

瑜伽经典读物:巴坦加里的瑜伽经(三摩地5)

瑜伽经典读物:巴坦加里的瑜伽经(三摩地5)

瑜伽经典读物:巴坦加里的瑜伽经(三摩地5)

瑜伽经典读物:巴坦加里的瑜伽经(三摩地5)

《瑜伽经》篇章简介

圣哲帕坦伽利向人们提供了多种控制“头脑波动”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四种:长期不间断的习练和不执迷于物(不执着);对神性(上师)的臣服,'克里亚瑜伽'和“阿斯汤嘎瑜伽”。

《瑜伽经》由四个篇章组成,共包含195节格言(箴言),分章如下:

(1)三昧篇(51节)

“三摩地”(Samadhi三昧),指瑜伽修行者全心专注于一处的一种至福、喜悦的状态。作者在此篇章中,首先阐述了瑜伽的定义与目标,然后指明了达到”三摩地“的各种途径及方法。

  (2)实践篇(55节)

梵语“Aadhana”是“实践”、“练习”的意思,过去译为“亲证”,是指自己亲身实践、亲身体验的瑜伽习练过程。作者在这里概括地介绍了两种瑜伽的形式:“克里亚瑜伽”和“阿斯汤嘎瑜伽”。

 (3)禅定篇(55节)

梵语“Vibhuti”的意思是“力量”或“表现”。该篇章描述了意识的高级状态以及实现这种状态的瑜伽方法或技巧。

  (4)解脱篇(34节)

梵语“Kaivalya”字面的意义是“孤立”、“独立”。引申义,就是瑜伽修习者从“业”的轮回中“解脱”或“脱离”。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指瑜伽修习者达到“解放”、“释放”、“解脱”,可与“自由”一词相替换,这也正是瑜伽的最终目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