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纯原创,自写自画。三到四天完成一篇,长期在头条发布。如果有不当之处,敬请赐教。原创不易,坚持更难,欢迎关注、转发。

李斯从小志向远大,是荀子的得意门生之一。

李斯,战国末年秦国的丞相。他生于上蔡县(今河南省上蔡县)的一个中产家庭。由于家境尚可,他从小就读了不少书。李斯很小时就对政治非常感举,因此,长大后就去县衙做了一个打杂的小吏

秦始皇心腹昧着良心做了件事,结果被剁成肉酱诛灭三族

此图来自网络

后来为了谋求进一步的发展,李斯便辞掉了小吏的职务,到齐国拜荀卿为师。荀卿就是我们常说的荀子的尊称,是当时非常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校长)。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的高等学府,它在当时的影响不亚于现在的北大、清华。

李斯之所以拜荀卿为师,主要是荀卿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张,也就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这很符合李斯的爱好。

几年后,李斯学有所成。经过对当时天下各诸侯国的分析和比较,他决定到实力较强,且发展速度很快的秦国去碰碰运气。《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

李斯早年得到了吕不韦的提拔和重用。

除了运气之外,李斯的确是有些真才实学。经过熟人的引荐后,他很快就得到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器重,从众多的人才中脱颖而出,被吕不韦安排在身边当了一个跑腿的小官吏。

秦始皇心腹昧着良心做了件事,结果被剁成肉酱诛灭三族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职务虽然很小,但起点却非常高,有了接近秦王及其他高级官员的机会。李斯性格沉稳,凡事都要三思而行,出言必定有理有据,因此,慢慢地在宫中竖立了良好的个人形象。甚至有些只有王公大员们才有资格参加的重要会议,吕不韦也带着他参加旁听。时间久了,李斯便对秦国的形势,秦王的心思及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都了如指掌。但他只是在私下里和吕不韦交流自己的想法或建议,在其他场合从不乱说。

也许是言之有理,吕不韦对他越来越刮目相看。尤其是当时朝中内斗激烈,以吕不韦为代表的老势力和以赵太后、嫪毐为代表的新生的势力之间的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吕不韦急需找到一些得力的助手,于是,李斯就被他纳入了视线范围。

有一次,李斯又在旁听众王公讨论国家大事。此时的秦王嬴政还没有亲政,吕不韦不仅是秦王嬴政的相国,而且还是他的仲父,在朝中有绝对的发言权。当众人对天下形势讨论了半天也没有个结果时,吕不韦便顺势推荐了站在一旁的李斯,让他当众谈谈自己的想法。

被秦王嬴政注意后,仕途平步青云。

由于早就成竹在胸,李斯当众侃侃而谈。向秦王嬴政阐述了离间各国君臣之计。对于六国,李斯还提出了“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李斯的建立不仅有独到之处,而且很容易操作,当即得到了众人的赞许。秦王嬴政试着采纳了其中的一部分,效果非常不错。不久,他就被提拔为长史(官职名,类似于现在的秘书长)。后又因连出几个良策,被秦王嬴政封为客卿(外国人在秦国就任的高级官员)。

秦王政九年(前238年),亲政后的秦王嬴政除掉了企图发动政变的嫪毐势力,囚禁了与嫪毐长期鬼混的生母赵太后。由于嫪毐是吕不韦介绍给赵太后的,吕不韦也因此而丢了官,被罢去相国之职,贬到了河南的封地。

此时的秦王嬴政已经开始了统一天下的征程,他采用的正是李斯当初的建议,将韩国列为了第一个打击对象。

(商品链接是根据本故事改编的漫画版图书)

千古佳文《谏逐客书》,改变了李斯一生的命运。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韩国不甘心被秦国灭掉,但又无力抵抗强大的秦军。于是便实施了一个“疲秦计画”,派了一个叫郑国的人来游说秦王嬴政, 在泾水到洛水之间修一条长达 300 余里的大沟渠,想借此来消耗秦国的人力和物力,以阻止秦国进攻韩国。后来,韩国这一意图被秦王嬴政识破了,他很是恼火(但此工程没停,一直持续了十年才完成)。

再加上秦王嬴政身边的宗室大臣为了打击外来的客卿势力,便大肆诋毁那些在秦国的客卿,说这些人来秦国都是为了设法阻止秦国强大。于是,秦王嬴政就下令驱逐所有在秦国的客卿。

李斯不仅是客卿,而且是刚被罢免的吕不韦的推荐而来的。所以,他也在被驱逐之列。

迫于无奈,李斯只好收拾行囊准备走人,但心里又十分不甘。于是便来了个死马当活马医,在临行前写下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劝说秦王不要逐客。

结果这篇《谏逐客书》深深地打动了秦王嬴政。不仅让他立即取消了逐客令,而且还决定重用李斯。不久,李斯被封为廷尉(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成为了秦王嬴政身边的得力干将之一。

扶苏提了个建议,秦始皇便将他发配边关。

随后,秦秦王嬴政开始了统一天的征,十年之后,这一目标实现。统一天下后, 王绾、李斯、冯劫等人奉命制定国家新制度。他们改称秦王嬴政为皇帝,设置丞相(首任丞相由王绾担任)。

随后,李斯又不断上书。先后提出了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度,推行郡县制;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诸子学说,禁止私学,以加强思想统治;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等许多治国方略。李斯的这些政治主张都得到了秦始皇的高度认可,并下令在全国实施。这些制度的实施不仅使秦国进一步走向了强大,更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此后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基本格局。

王绾(生卒均不祥)之后,李斯担任了秦国的丞相。直到秦始皇去世,他一直都是秦始皇的亲信之一。

公元前212年,咸阳城有两个非常有名的方士(号称能炼长生丹,会法术的人),一个姓侯,一个姓卢。有一天这两人当众抨击秦始皇的治国之策过于暴戾,很快, 这事传到了秦始皇的耳朵里。就在秦始皇下令捉拿这两人时,这两人早已经闻风而逃。于是秦始皇便迁怒于咸阳城里其他方士,将他们全部抓起来活埋了。历史上对“坑儒”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埋的是方士;另一种人认为埋的是读书人。《史记·秦始皇本纪》

坑儒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当时已经被立为太子的扶苏曾上书劝谏秦始皇,以后少用这种暴政。结果惹得秦始皇大怒,于是将他发配到边关,让他去协助大将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抗击匈奴。

沙丘政变,李斯被迫伙同秦二世篡权夺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率领朝中文武百官东巡,结果在回来的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随行的秦始皇最小的儿子(第18子)胡亥,秦始皇的宠臣中车府令(负责为嬴政掌管出行车马)、太监赵高,密谋篡权夺位。

秦始皇心腹昧着良心做了件事,结果被剁成肉酱诛灭三族

由于秦始皇早就确定太子扶苏为他的皇位继承人,并且在死前已经留下了遗诏,不过这份遗诏只有少数心腹大臣知道。所以赵高、胡亥要想夺得皇位,第一步就是销毁那份让扶苏继位的遗诏,然后以秦始皇的口吻伪造一份让胡亥继位的遗诏。

要想做到这一步,第一件事就是要征得百官之首的丞相李斯的同意。李斯一直是正直,有远见的太子扶苏的坚定支持者,根本不看好暴戾无能的胡亥。

赵高、胡亥先封锁了秦始皇去世的消息,然后开始拉拢李斯。不过试探几次之后,都遭到了李斯的严正拒绝。虽然当时李斯担任的是号称百官之首的丞相,但胡亥是秦始皇的儿子。赵高是秦始皇宠幸多年的太监,其官位虽然不及李斯,但这些年借着在秦始皇身边忙前忙后的机会,在宫中拉起了一张足以与李斯抗衡的关系网。

秦始皇心腹昧着良心做了件事,结果被剁成肉酱诛灭三族

软的不行后,他们就决定对李斯来硬的。胡亥、赵高直接以武力威胁李斯,如果不跟他们一起干,就杀了李斯全家;如果跟他们干,李斯可以继续做丞相。

迫于无奈,李斯最终还是妥协了。加入了胡亥、赵高的阵营,销毁了秦始皇让扶苏继位的遗诏,然后又伪造了两份新的遗诏。一份是指定胡亥继承皇位;另一份是赐死太子扶苏。

糊涂自杀的苏扶,随便杀人的秦二世。

李斯原本以为胡亥篡夺了皇位就万事大吉,没想到他还要斩草除根,弄死自己的长兄,太子扶苏。

李斯越想越后怕,于是就暗中派了一个亲信去通知扶苏。但可惜的是,李斯的亲信还是慢了一步,胡亥派出的使者先到达了苏扶的营中。收到使者送来的假遗诏后,扶苏当即就相信了。同在一起的大将蒙恬则觉得其中大有问题,于是劝扶苏等等,或暗中派个人去问问丞相李斯。

但扶苏却坚信不会有假,嚎啕大哭一阵后,草率地拔剑自刎了。

秦始皇心腹昧着良心做了件事,结果被剁成肉酱诛灭三族

确认太子扶苏自刎身亡之后,胡亥、赵高便加速回到了京城咸阳。在此期间他们一直封锁着秦始皇去世的消息。每天都到秦始皇的车里请安、问候,就像秦始皇还活着一样。

当时天气较热,秦始皇的尸体在车内都腐烂并发出了恶臭。为了掩人耳目,赵高让人放了许多腐烂的臭鲍鱼在车上。并宣称秦始皇在车里修长生不老术,不能轻易见人。

胡亥继位后,他的兄弟姐妹和一些皇室成员都怀疑其中有鬼,为了稳定自己的皇位,胡亥便找各种理由,把所有的兄弟姐妹和那些怀疑他的皇室成员都杀了,先后有50多人为此丧命。

胡亥对自己的皇位看得比命还重要,凡是对他的皇位能造成威胁的,他都要设法杀死。赵高虽然在胡亥继位后被委以大权,但朝中必竟还有许多实力派的文官武将。和这些人硬碰硬自己的实力还不够,于是他便利用了胡亥为保皇位不择手段的缺点。当他想除掉谁时,就先在背后制造谁想造反的谣言,然后借胡亥之手去杀掉这些人。胡亥的昏庸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只要是赵高向他告密谁要造反,他便不加任何调查,立即下令杀掉。

秦始皇心腹昧着良心做了件事,结果被剁成肉酱诛灭三族

细思极恐,赵高一步步陷害李斯。

胡亥继位一年后,秦始皇时期的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大将蒙恬父子等许多重要文官武将都被逼死或自尽了。

最后有实力与赵高抗衡的只剩下丞相李斯一人了。由于李斯是帮他篡权夺位的核心人物之一,胡亥对他还是非常信任的,这就让赵高一直找不到下手的机会。但对赵高而言,他的最终目的是取代胡亥当皇帝。要实现这一步,李斯必须要除掉。

不久,陈胜吴广的起义军经过了三川郡,而驻守三川郡的正是李斯的儿子李由。于是,赵高抓住了这个机会,编造了李斯的三个罪名,并秘密向胡亥告发:一是李斯长期私下里抱怨胡亥给他的权力太小,想从秦国划一块地盘做王;二是李斯的儿子李由与陈胜暗中有联系;三是李斯在暗中培植势力,将来要夺皇位。

对胡亥而言,不管是谁,只要是对他的皇位有了想法,那就必须死,即使是自己信任的丞相李斯也不能例外。听了赵高的话后,胡亥还真的相信了,从此开始对李斯疑神疑鬼。

赵高则抓住这一机会继续加码,除了不断编造李斯要谋反的谣言外,还不断地派人伪造各种证据给胡亥看,最终,胡亥相信了赵高的话。

李斯惨死,亲人被诛三族。

公元前208年,即胡亥即位的第二年,他便下令将李斯抓捕了交给赵高负责审理。赵高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持续不断地对李斯施加酷刑,逼李斯认罪。李斯先是被黥面(即在脸上刺字),然后被劓(即割鼻子),砍断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脚)。李斯无法忍受酷刑折磨,只得按赵高的要求承认了罪行。

当赵高把李斯签字认可的罪行上报胡亥后,胡亥暴跳如雷,立即下令将李斯处以腰斩(拦腰斩断),并加以醢(hǎi,即剁成肉酱)。除了李斯本人外,其家中的三族都被斩首示众。

即使是家中遭到了如此大的变故,李斯的儿子李由为了证明自己清白爱国,仍率兵与造反的项羽、刘邦在雍丘激战。最后不幸败,他本人也于混战中被斩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