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开年之际,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开展全面排查,建立学习类APP进校园备案审查制度,坚决防止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通知》明确指出,将探索长效管理机制,今后此类APP想要进入校园,先得带上“紧箍咒”。

监管缺位,行业火爆乱象频生

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资本市场的青睐有加、相关政策的鼓励支持,让在线教育在近几年内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涌入在线教育市场。然而多则生乱,鱼龙混杂必然带来负面影响:收费陷阱、用户隐私泄露、内容涉黄、鼓动学生早恋、追星……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甚至侵害用户身心健康。

有媒体曾关注报道打着辅导作业“必备神器”名号的APP“作业盒子”,在收费方面受到质疑。签到和学习卡要充值,作业APP内购太多;买了180天英语课,没用到一个星期课程入口不见了;改错题要用体力值,体力用完得充会员或买体力卡才能继续改错……除了花式收费,各种连环套也是防不胜防。临近寒假,很多家长反映收到以“作业盒子”名义发送的手机短信。这神似诈骗团伙的搭讪套路,让家长们疑窦顿生。最重要的是,每条信息中都有自家孩子的真实姓名和年级,不禁想问,用户的隐私安全谁来保证?

教育部严禁有害APP进入校园!看看你身边可有这样的APP?

教育部严禁有害APP进入校园!看看你身边可有这样的APP?

短信截图

除了紧盯用户钱包,更有不法商家一再突破下限,在APP内夹带涉黄内容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南方都市报曾曝光,"互动作业"APP给用户推荐情色小说,内含少儿不宜情节。孩子是民族的未来,互动作业却打着辅导作业的旗号,通过APP、微信公众号向青少年投放黄暴内容,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无底线做法触怒了家长群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教育部严禁有害APP进入校园!看看你身边可有这样的APP?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发布微博回应:有关部门正在进行核查

政策踩刹车,打响校园“保卫战”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在2018年护苗行动中,首次专门提出了严格整治教育类APP的要求。2018年10月,根据媒体报道和举报线索,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联合多部门开展学习类APP专项整治工作,着重处理传播低俗色情内容问题。

北京市依法关停“互动作业”APP,对经营单位作出行政处罚;上海查处了“纳米盒”教育APP,责令其进行整改并关闭涉事内容板块,并对涉案单位予以行政处罚。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这份被称为“最严学习类APP”监管令对教育类APP的监管已然升级,从内容到准入门槛,再到收费和学生数据隐私保护,以及管理主体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知》指出,凡包含网络游戏、商业广告等内容及链接,要立即停用,并将涉嫌违法违规的APP交由当地公安部门查处,“坚决杜绝有害APP侵蚀校园”。

教育部严禁有害APP进入校园!看看你身边可有这样的APP?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

“学习类的APP很多时候还是有作用的,可以减轻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重要的是如何合理地使用它。”一位中学老师表示,“比如里面的类型题库,可以很直观地展示学生的知识盲点,集中补足短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