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事件的爆发,美国加入了对抗法西斯战盟的行列,同时也加快了反世界的法西斯组织的战败速度。

而关于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事件,历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皇家海军的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夏威夷瓦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珍珠港事件过后,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美国也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这个事件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或奇袭珍珠港。

但是,还有一些人认为,珍珠港事件其实是美国政府的阴谋,尤其是一些日本人,对珍珠港事件的态度十分笃定,就认为这是一场美国方面的巨大的阴谋,他们凭什么这么认为呢?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严重损害了英、美在华的政治、经济利益。1940年5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命令结束年度例行演习的太平洋舰队不返回美国西海岸,而是留驻珍珠港,实施对日威慑。1941年8月1日,美国又宣布对日本实施全面石油禁运,这对于资源极为缺乏的日本而言,无疑是致命的。为此日本不惜偷袭珍珠港,进行一场致命的赌博。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因为常年研究学习美国历史,深知美国人的性格,他们崇尚面对面的决斗,所以,山本决定通过事先宣战而打击美国的士气,从而可以把美国逼回到谈判桌前,签订互不侵犯的协定。可是在袭击当天偷袭的主要目标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三艘航空母舰及二十二艘其他军舰不在珍珠港,而最后通牒的送达却莫名其妙的推迟了一个半小时,使名正言顺的宣战变成了卑鄙无耻的偷袭。

当日本大本营与英美开战的战略方针确立后,他便一改初衷,竭尽全力策划组织对美国的作战方针,那就是以突袭手段力求在开战初期就一举全歼或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确立起日本的军事优势,并不断对美国实施主动进攻,使其无法积蓄起足够与日本对抗的力量,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而这一战略的第一步就是一场赌博——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突袭。其作战计划中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击沉三艘航空母舰,二是对美宣战的最后通牒必须于攻击前30分钟美国时间12月7日十三时递交。这样做的目的是,山本五十六深知美国人的性格,崇尚面对面的决斗,通过事先宣战而打击美国的士气,从而把美国逼回到谈判桌前,签订互不侵犯的协定。可巧合的是在袭击当天,日军偷袭的主要目标——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三艘航空母舰及二十二艘其他军舰均不在珍珠港,而最后通牒的送达也莫名其妙的推迟了一个半小时,从而使得这场战争变成了日本单方面卑鄙无耻的偷袭。

  1. 袭击当天,日军偷袭的主要目标——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三艘航空母舰及二十二艘其他军舰均不在珍珠港
  2. 而最后通牒的送达也莫名其妙的推迟了一个半小时,从而使得这场战争变成了日本单方面卑鄙无耻的偷袭

正是这两个巧合成为后来人们怀疑偷袭珍珠港是美国的阴谋论的理由。

而接下来的这些历史记载,可能更加能为那些认为珍珠港事件就是一场阴谋的人作出有力地佐证:

  • 日军发动袭击前夕,美军方面向珍珠港调派了大量的医药物资和医护人员,并在袭击前一天通知取消第二天的休假,进行战备值班(袭击当天是星期天),这是有档可查的。
  • 在日军发动袭击前,美军将一些战斗机分散到偏远的小机场,而留在主机场的飞机则空着机库不用,整整齐齐摆在跑道上,给人一种所有的飞机都在的假象。袭击开始后升空作战的飞机都是从小机场起飞的,这在大片《虎、虎、虎》《珍珠港》中也有描写。
  • 在袭击结束后,美军以惊人的速度将击沉的军舰打捞出水,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修理好,并且进行了改装,使这些军舰的战斗力上升到新的水平。军舰的改装是非常复杂的,要将新装备对军舰的影响都要考虑进去,当这么多的军舰需要改装,仅图纸就要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更不用说各种设备、材料的采购与生产。当这些军舰开始改造时,工人们发现什么都是现成的,包括图纸、武器、雷达都是现成的,好像在等待这一天似的。
  • 在偷袭的前一天晚上,珍珠港的军舰就曾击沉一艘参加偷袭的日军舰艇,即便这个事件没引起美军的警觉,那么,在日军飞机飞向珍珠港时,美军驻珍珠港的雷达兵曾向上级汇报“发现大量可疑飞机”,这样的情报竟然也被疏忽过去了。

正是有这么多的疑点使许多人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的阴谋。美国早已获知日军的偷袭计划,珍珠港事变只不过是罗斯福的苦肉计。因为当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思想非常严重,使得罗斯福总统很多援助英、苏、中等国的计划受到掣制,而作为极富远见的杰出政治家,罗斯福很清楚,如果不及时援助正在艰苦奋战的英、中、苏等反法西斯国家,等到轴心国确实控制了欧亚大陆后,美国将无力独自抵抗已经根基牢固的德、意、日轴心国。所以早参战比晚参战有利,但国内的孤立主义只图眼前利益,不愿参战。因此罗斯福不惜以珍珠港为代价,唤醒民众的觉醒和敌忾,粉碎孤立主义思想。同时还必须让日本偷袭成功,才能激起粉碎孤立主义者参战的决心。

而且当时日本将要对美国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的电报其实在袭击前就已经被破译了,蒋介石还专门派人将这份密电译文加急通知美国驻重庆人员,让其集报美国政界和军方。但是由于当时诸如此类的电报数量庞大,电报上也没有具体指出日本将要袭击哪里,美国的判断日本不敢贸然对自己发动进攻,因此也并没有在珍珠港增加防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