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在东阳市老年活动中心都可以看见一位头发斑白精神矍铄的老翁,用一支半米多长直径4公分的不锈钢管和一块海绵扎在钢管一端而修剪做成“毛笔”,蘸着一小桶清水在地上挥毫。这位老翁就是74岁应盟胜,如此气势不凡的字与他从小习武打下的脚上手上扎实的功夫是分不开的,年逾古稀之年的他还是个“武痴”。

从小酷爱武术

应盟胜出生在东阳市巍山镇,小时候就酷爱武术。“小时候受村子里的人都崇尚学武的影响,所以我7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武术,初中毕业后就拜了师傅,开始真正学习武术。”应盟胜说。

初中毕业后,他拜入东阳著名武术高手“岩青”门下。师父岩青不仅是远近闻名的武师,而且还是个骨伤科医生。应盟胜想,这不刚好迎合了父亲喜欢子承父业的愿望,当一个医生(应盟胜父亲是当地闻名的中医内科医生)吗?练武强身,学医救人,可谓一举多得。于是,应盟胜就跟着岩青师父,走上了边学武边学医的路。

苦练武功基础

“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应盟胜深刻领会师父的教诲。从学习“扎马步”的基本功开始。为了练就站稳马步,师父要求他手扇炉子的炭火烧水,待一壶水烧开了,马步还要求稳稳地扎牢!为了练就“鹰爪功”,先勤练指劲,将扎牢的一把筷子当器械,每天睡前醒后各捏练几百下,及至练得手指如钢爪一样锐利……他都会不折不扣地完成师父提出的要求。

1984年,应盟胜加入东阳市武协,曾多次参加武术比赛并获奖。作为东阳市一级武术教练的应盟胜,蜚声市内外,受邀到李宅、怀鲁、上卢、湖头木雕厂及慕名而来的学员传授武艺,带过的徒弟达100多个。他严格教导徒弟,一定要低调谦逊做人,学武是为了强身健体,学成后不能凌弱,不给社会添乱惹祸。徒弟中也出了不少德艺双馨的高手。

不仅如此,应盟胜可谓武医双丰,通过学习培训,他先后在巍山医院、六石卫生院等地工作,骨伤科医术尤为擅长,慕名而来就医的也络绎不绝。

战胜病魔仍爱武

天有不测风云,谁也不会想到,长得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应盟胜在68岁那年患上了脑中风。当时的他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大小便失禁,记忆力也十分差。4年时间,经过治疗、吃药,尤其是在妻子的细心照料下,每天搀扶着他走路,经常让他回忆以往美好的事情。如今应盟胜各方面的功能已经基本恢复正常。

“现在每天晚饭后和妻子一起走路6至7里路,每天早晨5点半我就起床,先到老年大学公园走12圈,然后写字,再锻炼拳术基本功。这样动手动笔动脑的练习,一是低碳环保,二是防止痴呆,所以只要天气好,我每天都会坚持。当然武术是我的最爱,我计划回到巍山老家将自己毕生的武学经验整理出来。”应盟胜说,“我要在残烛之年抓紧为东阳武术的传承再出份力。”

(通讯员:斯国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