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收藏》杂志创办25周年

——《收藏》杂志与中国收藏家协会联谊会联合推荐当代中国书画博士名家系列。

苏国强1978年生于湖南省冷水江市,笔名流原。2001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2016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师从吴山明先生。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湖北美术出版社北京书画图书艺术中心主任、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

主编策划《中国绘画史图鉴》、《国宝档案》、《中国历代精品梅兰竹菊》、《画室探访》、《历代经典绘画解析》、《画室必备.中国画技法图典》等大型图书。

出版有《新院体水墨.苏国强》、《中国当代水墨名家个案研究.苏国强水墨艺术》《墨色花开.苏国强没骨画作品集》、《彩墨散步.苏国强作品集》等个人专著。

参加展览:

2005年,参加“浙江省人体展”,获优秀奖(浙江省美术馆)

2008年10月,举办“苏国强水墨日记” 个人画展(南昌市美术馆)

2009年10月年,参加“文明与生态——当代城市水墨邀请展”(张宗祥书画院)

2011年6月,参加“粉墨写意——中国戏曲人物画掇英”(朱屺瞻艺术馆)

2013年12月,在北京798三度半艺术空间举办“水墨日记——苏国强作品展” (北京798三度半艺术空间)

2014年,参加“大象·风范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哈尔滨)

2014年2月,作品《荷香图》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首届‘八大山人’全国花鸟画展”,并获优秀奖(最高奖)(江西省美术馆)

2014年,参加“惊春.当代学院派青年水墨艺术家联展”(北京)

2014年,举办“水墨日记—苏国强作品展”个人画展(曹州书画院)

2014年,参加“首届山东国际美术双年展”(山东济南美术馆)

2015年5月,参加“界·线——湖南水墨邀请展”(湖南省画院美术馆)

2015年6月6日,举办“墨色花开—苏国强没骨画作品展”(北京798三度半艺术空间)

2015年8月,作品《童年的记忆》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写意中国—首届中国画水墨大展”,并获优秀奖(最高奖)(辽宁省美术馆)

2015年9月,参加 “走进学院—2015当代高校中国画优秀中青年教师作品邀请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2015年9月,参加 “笔墨.新势力—两岸三地青年画家提名展”(《艺术沙龙》画廊)

2016年,参加“缘元集—丁山、苏国强、周颢三人展”(嘉宝美术馆)

2016年,参加“吴山明教授师生中国画作品展”(山明美术院)

2016年,参加“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邀请展”(李可染画院)

2016年,参加“2016中国画博士邀请展”(台州书画院)

2016年,举办“墨色花开—苏国强作品展”(娄底书画院)

2017年,参加“印象济南.魅力槐荫—全国博士邀请展”(摩崖艺术博物馆)

2017年,参加“当代青年博士学术邀请展”(青州宋城)

2017年,参加“艺德同行·智惠青州——六十博士书画展”(青州)

2017年,参加“墨履同行—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二十人书画展”(杏坛美术馆)

2017年,参加“汉意—中国当代水墨国际邀请展”(纽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苏国强

甘南写生 30×50cm 纸本设色 2017年

苏国强

甘南写生 30×50cm 纸本设色 2017年

苏国强

甘南写生 30×50cm 纸本设色 2017年

苏国强

甘南写生系列 134×68cm 纸本设色 2017年

苏国强

甘南写生系列 134×68cm 纸本设色 2017年

苏国强

甘南写生 30×50cm 纸本设色 2018年

苏国强

甘南写生 40×40cm 纸本设色 2018年

苏国强

甘南写生 40×40cm 纸本设色  2018年

苏国强

甘南写生 40×40cm 纸本设色 2018年

苏国强

甘南写生 40×40cm 纸本设色 2018年

苏国强

绿叶下的溪水 30×50cm 纸本设色  2018年

苏国强

绿叶下的溪水 30×50cm 纸本设色  2018年

苏国强

绿叶下的溪水 30×50cm 纸本设色 2018年

苏国强

绿叶下的溪水 33×136cm 纸本设色 2018年

苏国强

绿叶下的溪水 40×50cm 纸本设色 2018年

苏国强

绿叶下的溪水 40×50cm 纸本设色 2018年

苏国强

绿叶下的溪水 68×136cm 纸本设色 2018年

苏国强

绿叶下的溪水 68×136cm 纸本设色 2018年

这几年,苏国强对没骨画进行探索,在他的探索中,很早就出现了跨界的现象,他穿梭于人物、花鸟、山水,从不同的绘画题材中不断地汲取,不断地融合和互补。

苏国强生于湘楚,求学于江南杭州,中间又工作于武汉,如今工作、生活、学习于北京。在中国美术学院的系统学习,为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十几年的编辑工作,拓展了他的生活阅历与艺术思维。如今,他又考上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博士,这些都为他成为一名跨界型的优秀画家埋下伏笔。

他的艺术,试图在传统与当代中找到平衡点,在他的作品中可看到中国画的传统精神,在这种传统精神中又透出很强的自觉的当代意识。

这些年,他的创作,经过反复实验,坚持自己的方向,找到自己的艺术语言及风格,作为一名青年艺术家实属难得。虽然这种语言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积淀,但他的潜质与潜力,使我们已看到他的发展前景。

——吴山明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本期《收藏》微信责编  韩涧明

微信运营合作请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创刊于1993年

一册在手,把握收藏

微信名:收藏杂志

微信ID:sczz029

❶ 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❷ 《收藏》微博ID  @收藏杂志

❸ 长按识别右侧二维码,关注《收藏》微信公众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