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总部位于广东佛山顺德,是中国最大的新型城镇化住宅开发商。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是杨国强。碧桂园规模跃进,与人才打造、激励制度、管理思维等一系列变化息息相关。2017年,杨国强在元旦致辞中写道,“有人才,有天下!”。随着碧桂园业务版图不断扩大,他对人才越发重视。

过去6年间,碧桂园就像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在同样高速发展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扮演了冲锋者的角色。2016年,碧桂园以销售额3088.4亿元跻身中国房企三甲,仅次于恒大的3733.7亿元与万科的3647.7亿元。而在6年前,碧桂园的年度销售规模仅为329亿元,那时,这家诞生于广东佛山顺德的地产商,被业界认为是一家中小型家族企业。

6年间,碧桂园的业绩规模成倍增长。2011年432亿元,2012年476亿元,2013年1060亿元,2014年1288亿元,2015年1402亿元,2016年3088.4亿元,这样的增长速度,在地产行业并不多见。

而带来这样翻天覆地变化的是,碧桂园背后的那个值钱的团队。2010年,中建五局总经理莫斌接受杨国强的邀请,加入碧桂园任总裁;2013年,中海集团董事朱荣斌加入碧桂园,任执行董事及联席总裁;2014年,同样有中海、中建职业背景的吴建斌,出任碧桂园首席财务官;到2016年结束时,来自中建的刘森峰,成为碧桂园第一位年收入过亿元的区域总裁。同时,碧桂园成为业界拥有博士数量最多的地产商。

这些资深职业经理人在杨国强看来都是值钱的人,因此都得到了重用。最近6年碧桂园的高速发展,这些资深职业经理人起了很大作用。杨国强拉起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从2010年的空降总裁莫斌开始,一路壮大,到2016年底,数量超过1400人。

2010年,43岁的莫斌成为碧桂园的新舵手,他很快就让碧桂园进入了“英斌时刻”。2010年7月,莫斌任碧桂园总裁后,着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展开一场全面的管理架构变革,以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此前碧桂园的管理模式为集团强管控,直接对接地方项目,而区域的配置较为简单,通常是一名区域总裁加一名办公室主任,再加一名司机。区城在全集团并无多少实权与能见度。这样的管理模式能够长时间持续,也是因为早些年,碧桂园是以广东省内的项目为主,管理半径较小。

到2010年,碧桂国全国项目显现增多势头,杨国强开始对业绩规模的增长抱有更多期待。为了匹配未来扩张式发展的速度,杨国强授意莫斌转换思路,把碧桂园搭建成一家大型地产企业惯有的管理框架。从这时开始,杨国强开始不断授权,下放职能,一改此前所有事亲力亲为的习惯。

莫斌开始强调区域总裁是区域的最高行政负责人,改变了之前营销强势的惯例。集团把控大方向,拟定业绩与绩效考核指标,但营销费率、定价权等由区域总载制定,以保证区域在营销领域的灵活性。

在不断的放权过程中,每个区域开始成为碧桂园旗下的“小王国”,自成一体。区域总裁成为“小国王”,评判他们功绩的是区域的销售业绩。各区域规模合在一起,组成了碧桂园的数千亿市值。

杨国强对包括刘森峰在内的一些区域总裁非常信任,尽管还会过目区域的每一笔投资,但并非事无巨细。刘森峰有一次因要投资一块面积较大的土地,去请示杨国强,杨国强的回答是:你自己决定。

正是因为杨国强为他手下的值钱团队创造了极大的施展空间,才有了碧桂园这6年来业绩规模近10倍的增长。

今天的碧桂园,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已经相当强大,70%的核心岗位都来源于企业的培养计划,2017年集团地产主动离职率低于10%,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来栖。从2016年三千多亿到2017年五千多亿,碧桂园员工总人数也从超10万增长到2017年底的超15万。碧桂园正在迅速长大,就像是一台巨型CPU,在快速运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