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洪洞人注意了!你最近有没有收到”银行上市送福利”这种消息?

大家有遇到这种消息的推广吗

“银行上市送福利,老总来送钱”

一般看到这种新闻,很多人会点进去并且轻易相信

但是其实,大部分的这些链接都是骗人的!

先来看看最近太原市民李先生遇到的事情

“兴民银行今日成功上市送福利,李总发钱了!”近日,太原市民李先生收到这样一条微信消息,点开后,一个红包出现在屏幕下方。其实,这是一个小游戏,每个人有3次玩的机会,李先生说,他玩了3次后,总共抽取了200多元的红包。页面提示只要分享就可提现,但他分享后并没有任何资金进账。

无独有偶,太原市民杜先生所在的群里也出现了类似的信息。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信息都是真的吗?

假的!

只是在诱导你去分享!

记者在体验李先生收到的发钱链接后发现

游戏非常容易玩

随便几秒就抢到了70多元

游戏一共可以玩3次,记者抢到243.24元

游戏结束后,屏幕上出现“立即提现”的字样

点击后,会弹出一个消息框

上面写着“恭喜您获得243.24元现金红包

活动经山西省公证处公证,真实有效

按着要求,记者建了一个只有自己的群分享后

并没有领到钱,画面提示还要继续分享两个群

这次分享就没有那么顺利了,第一次分享提示“分享失败”,不过记者继续进行分享,分享3个群后,页面再次提示要分享到朋友圈。记者第一次分享朋友圈又一次遇到了“分享失败,注意:必须公开分享才可以领取,请重新分享到朋友圈”,但是,记者在分享过程中,并未选择“部分可见”或者“不给谁看”。

就在记者进行测试时,自己所加的一个群里也有人分享了一个类似的链接。这次是“山西永胜集团今日上市,李总任性派钱啦!”点击后,和李先生所发链接的内容基本相同,只不过,这次没有写山西省公证处公证,同样是让分享3个群,同样是要分享朋友圈。甚至,同样是在分享群和分享朋友圈的过程中,分别出现过一次“分享失败”。

即便是分享朋友圈成功后,现金也没到账,页面上又出现提示“系统将会验证朋友圈信息判断是否完成分享任务,由于活动量巨大,红包最迟24小时内到账,请保留朋友圈信息至红包到账。”

这就很明显了

其实这是一个诱导分享的链接

至于所谓的红包金额

是不存在的

记者在网上查询关于“兴民”的内容,确实有公司上市,但是并不是所谓的兴民银行,而链接内显示的“山西省公证处”也是不存在的。据悉,太原市区有3家公证处,分别是山西省太原市城南公证处、山西省太原市城北公证处和山西省太原市城西公证处。如果要进行公证,公证员会在现场监督,宣布公证词,会出具公证书。公证书上有公证编号,还有公证员的名章和公证处的公章。如果要查询公证书是否真实有效,需要去出证的公证处查询。

兴民银行搜不到,山西省公证处不存在,这类信息诱导大家点击、分享的目的是什么呢?记者再次回看之前分享到群里的内容,发现提示分享失败的信息并不是最初点击的链接,两个信息的链接一个有涉黄内容,一个点击进去是小说页面。

记者选择投诉时,里面有“网页包含诱导分享/关注性质的内容”一项。点开后,有微信安全中心的提醒,诱导分享是一种不正当利用微信外部链接、公众号群发消息功能破坏用户体验的行为。在诱导分享类内容里面包括“通过利益诱惑,诱导用户分享、传播外链内容或者微信公众号账号文章的,包括但不限于:现金奖励、实物奖品、虚拟奖品(红包、优惠券……)”。

就此类链接,记者采访了山西财经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教师刘杰。她说,这种转发领红包的骗局,一般具有新闻素养的人都能够辨别,其实就是借助人们贪便宜的心态,实现其他信息的非正常传播。这种信息和各种网络谣言一样层出不穷,反映出新媒体环境下不同人群之间的信息鸿沟,同时也折射出我国公民新闻素养的缺乏。

对此,新闻媒体和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教育和引导力度,提高大家对于虚假信息的鉴别能力。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微信等平台也应该加大技术和人工筛检力度,更加及时地发现这种不良信息并加以处理。

对于这种给“便宜”的信息,每个接收到的人也应该自觉核查信息中的主体、时间、地点、逻辑等内容是否存在疑问,其实,哪怕上网查一下,也很有可能发现其他地方以前也发生过类似的骗局或谣言,自觉核查,才能避免自己被蒙骗甚至财产受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