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几个词总结汪精卫的一生,无外乎有勇无谋阶段、畏战求和阶段、反叛投敌阶段;年轻时的汪,有着一身血勇,却谋略不足,敢于只身刺杀摄政王,却逃不过失败;但这一勇字,也曾经助他在在革命初期创下不少功绩,在孙文先生逝世之时,他更有着起草遗嘱的殊荣;然而在后来,汪精卫一生都活在“恐日”情绪之中,避战畏敌,从始至终,从来不敢生出与日本对战的想法,是决绝的求和一派;甚至直到后来反叛投敌,最终投降了日本人。



历史总是避不开巧合,二战时期,在苏联也有着这么一位哥们,先期英勇,打拼出极高的政治地位,但后期剧情反转,反叛投敌,成为革命耻辱。

这哥们就是弗拉索夫,作为最早参加苏联红军的老前辈,他自然遭遇了更多的困难,但弗拉索夫英雄过人,在与白军的对战里表现突出,因为表现亮眼,他获得了和朱可夫一样的到军校进修的机会,朱可夫这些二站战神,都是他的同级同学,这样的资历,与汪相比,丝毫不为逊色。



在二战初期的基辅战役中,苏联军队一度被德军压制,被俘虏者不计其数,在这种困境之中,弗拉索夫率领他的集团军依然亮杀敌,最终杀出重围;为此,他被当作当时的战斗明星,甚至与汪精卫一样,被当时的苏联人认为是革命接班人人选。



然而,与汪神似的是,弗兄也是典型的有勇无谋,在后来的一场战役里,因为过于武勇,弗拉索夫孤军突进,被德国士兵活捉。随后,其毫不犹豫地选择主动投降,而且不仅仅是投降,而是直接积极主动地与德军配合,担任了对战苏联的指挥官,把枪口朝向了曾经一同奋战的部署和曾经浴血保卫的人民。



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更是成了德国在苏联代言人,在纳粹的支持下,他成立了“俄国各民族解放委员会”,由其担任主席,负责协助当时的纳粹处理在苏联的各类事务,相当于当年汪在南京建立的另一套“国民政府”。



到现在人们也搞不清楚当时的他是怎么想的,也许与汪一样,在一度在火力压制下,产生了极度的对敌恐惧心理吧,或者,也想着要曲线救苏?

不过弗拉索夫的结局比汪精卫要惨了一些,在他投敌后不久,纳粹德国一路战败,弗拉索夫很没骨气地立刻选择背叛纳粹,但一切已经太晚了,最终,他还是被处以了绞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