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第39期理解未来讲座“脑科学与认知”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举办。21世纪被称为“脑科学的世纪”,“中国脑计划”已作为重大科技项目列入“十三五”基础研究专项规划。这次讲座为公众深入讲解了大脑如何形成并具有思考的功能,意识和多种认知功能的关系。

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创新课题组组长何生;国家“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创新课题组组长,未来论坛青年理事王晓群;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卓彦;北极光创投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未来论坛理事邓锋;金沙江创业投资董事总经理、未来论坛理事丁健;水木投资合伙人、未来论坛理事方方;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未来论坛理事周逵;未来论坛发起人兼秘书长武红以及对科研感兴趣的公众参加了讲座。

第39期理解未来讲座回顾|脑科学与认知

致辞嘉宾| 丁健

在距离讲座还有一个小时的时候,全场已座无虚席,由未来科学大奖的视频作为缘起,激起了现场观众的科学热情。丁健为本期讲座开场致辞,向到场的嘉宾介绍了未来科学大奖和未来论坛的缘起,也分享了一个自己与杨振宁先生关于科学、宗教与哲学的对话故事,他觉得要了解科学世界里的浩瀚宇宙,了解我们人类自身的大脑和意识非常有必要的。

第39期理解未来讲座回顾|脑科学与认知

演讲嘉宾| 何生

接下来,何生发表了以意识的科学研究为主旨的演讲,他讲了意识研究的重要问题和一些有趣的、引人思考的研究结果,包括意识下的信息处理、左右脑的关系及自由意志等。王晓群则从神经元的产生,到大脑的形成,以及构成我们人脑具有高级功能的独特精细结构,都进行了丰富的解释,也带来了生动的示例。他以向在场嘉宾抛出问题的特别方式结束了自己的分享:记忆是如何存储和恢复?能不能把人脑的记忆搬出来,存在哪里?

第39期理解未来讲座回顾|脑科学与认知

演讲嘉宾| 王晓群

在对话环节中,王晓群主持,与何生、卓彦、共同就脑科学展开讨论。何生认为通过模拟大脑的工作原理来开发类脑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卓彦也觉得,意识是可以利用脑成像等现代技术手段来研究、破解甚至在计算机上实现的。各位嘉宾通过自己对脑科学与认知的看法让大众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人体“司令部”的大脑皮层究竟是怎么运作,支持脑功能的思维、注意力、语言甚至意识的活动。

第39期理解未来讲座回顾|脑科学与认知

现场对话嘉宾| 左起:王晓群、何生、卓彦

为了使公众对脑科学与认知有更为深刻的认识,科学家们在现场还与公众通过面对面问答展开互动。公众通过向对话嘉宾提问一些自己感兴趣且疑惑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公众参与互动的积极性,现场气氛显得格外热烈。

在热烈的掌声中,未来论坛向发言嘉宾颁发了表彰证书,以此感谢他们对中国科普、科学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第39期理解未来讲座回顾|脑科学与认知

颁发纪念证书| 左起:周逵、何生、卓彦、王晓群、方方、武红

据悉,理解未来讲座由未来论坛举办,是面向大众开放的公益科学讲座,每月一期,邀请有洞察力和前瞻性的创新科学家担任主讲嘉宾,并与相关行业知名人士及企业家跨界对话,以传播科学精神、启蒙科学思想。理解未来讲座形式不断创新,内容覆盖生命科学、医疗、材料科学、社会科学、量子物理、化学、数学、人文、科技等领域。

关于未来论坛

由中国时下深具影响力的一批互联网先行者、投资界成功者、科技业前沿者发起,并于2015年1月20日正式创立。未来论坛将网罗全球最新技术和有洞见的人,进行跨界、跨地域、跨年龄的交流与互动。它提供了一个入口,一个平台,让人们在基础逻辑的普适认知下,去获得方向感,去感知影响力,去踏进一片净土,去得到思想的孵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