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演讲一点不吸引人?

大家好我是西门君,每天几分钟,为你解密生活中的传播学。

上周,我的研究生班刚刚放假,最后一节课是一个课程汇报作业,汇报人需要上台讲解作业成功。看了几个同学的汇报,怎么说呢,有点生硬,像是在朗读ppt,声音也非常的颤抖,总之整个人都处于一种极端紧张的状态之中。

我本人也不算特别擅长演讲,不过最近也读了几本关于演讲的书,所以就班门弄斧,聊一聊个人的演讲心得吧。由于内容比较长,我将分为两次宣讲,这是上半部分。

很多人可能心存疑惑:“我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也没有什么场合需要演讲,我懂这些做啥?”话虽如此,但是生活本来就是由一系列偶然事件构成的,你咋知道明天的公司大会上,领导会不会突然喊你上去讲两句?退一万步讲,积累一些演讲经验,也能增加你的信心和个人魅力。

说回来,演讲是人类最常使用的传递信息的媒介之一,曾有专家做过调查,“演讲”这件事,听众从一场演讲中获得的信息,通常只有7%来自语言,38%来自语调和声音,而剩下55%则更多地来自与肢体语言,即听众所看到的画面。

也许这个结论会颠覆很多人尤其是演讲者的常识。是的,你大部分准备的文字内容观众是不感兴趣的。换言之,比起听你读,观众更喜欢看你的表演。

其实也很好理解,人们花了钱买了票来听一场演讲,如果只是听你的声音,他们干嘛不直接听网上的音频呢?(此处艾特罗胖的跨年演讲)

为什么你的演讲一点不吸引人?

当然,这不是说你的文字稿和ppt就不重要了,它们当然很重要,只是他们都是为了你的表演服务的。“演讲演讲”,“演”字放在“讲”字之前,就是这个道理。

什么样的演讲算是“好演讲”?个人的看法是,那些能够给予观众画面感的演讲,算是画面感。什么叫做演讲中的“画面感”?简而言之就是,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将松散的文字聚合化。

举个例子,著名的改革家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里,是这么向平民百姓描述革命后的愿景的:“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岗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同席而坐,亲如手足。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一个残酷逼人的荒漠之州,也会改造成为自由和公正的青青绿洲。”

那么,如何增加自己演讲中的“画面感”呢?西门君和你分享三个技巧。

第一,尽可能地为你的演讲添加细节。

你想想,生活中我们为什么会相信一个人?多半是根据他讲述所故事的细节而考量的。演讲也是同理,你的故事越具体,细节越翔实,关注自然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

比如丘吉尔在敦刻尔克大逃亡后,举行的那场演讲说的那样:“们将在法国战斗,我们将在海洋上战斗,我们将充满信心在空中战斗!”是不是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倍感激励?

第二,善用比喻。

这个很好理解吧,许多抽象的东西,你再怎么从专业角度解释观众也是一头雾水,但是如果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他们理解就晓得了。比如老师们经常在课堂上说年轻人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这就是一种比喻。

第三,恰到好处地使用金句或者名人名言。

金句和名人名言,不是演讲的必需品,但是绝对是加分项。许多相对平淡无奇的演讲,都是因为演讲者经典的语录而“名垂青史”的。比如马云的那句:“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了第二天的晚上!”创业者们一听,瞬间感同身受。当然,名人名言也不能滥用,毕竟,你这是在演讲,不是要上吐槽大会。

为什么你的演讲一点不吸引人?

画面感,可以极大地增加语言的带宽,把复杂的情绪编码在简单的文字中,传递给听众。希望西门君今天的宣讲,你可以好好地运用在演讲的实践之中~

作者简介:西门君,前《跑男》一二季现场导演,目前就读浙大传播学在职研究生。关注我,学习最接地气的传播学知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