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介绍,2017 年8 月至10 月,怀化武陵山文化研究院组织大型纪录片创作团队,沿着《涉江》里面写到的“入溆浦余儃徊兮”线路,大量搜集整理溆浦、辰溪、浦市、沅陵等沅水下游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掌故、屈原精神,作了很多汇编。创作摄制大型纪录片《沅水流骚》的目的,就是深刻挖掘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大量诗歌创作于沅水流域这一历史事实,丰富屈原文化的内涵,填补以往屈原文化宣传方面的空白。

文化走廊|寻找屈原的踪迹

大江口龙舟

文化走廊|寻找屈原的踪迹

溆浦屈原雕像

“大型纪录片《沅水流骚》已引起央视纪录片频道的重视,频道制片人认为题材好,可以上报作为央视大题材拍摄专题片……”5 月30 日下午,怀化武陵山文化研究院《沅水流骚》创作团队从北京带回一条让人振奋的消息。

“沅水给屈原一个思想”

2017 年开春,怀化武陵山文化研究院开始着手大型纪录片《沅水流骚》的策展工作,并起草了一份《关于创作“沅水流骚”大型系列纪录片的报告》,这份报告主题突出,观点明确,具体方案详实,得到了省市相关部门的一致认同。创作摄制大型纪录片《沅水流骚》的目的,就是深刻挖掘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大量诗歌创作于沅水流域这一历史事实,丰富屈原文化的内涵,填补以往屈原文化宣传方面的空白;借助屈原文化,向世界展示沅水流域巫傩文化、民俗文化、人文景观、自然山水。

据专家考证,屈原在沅水流域生活长达16 年,以《离骚》《涉江》《九歌》《天问》为代表的骚体诗绝大部分是在溆浦、辰溪等地完成的。屈原文化的地位已越来越被各地所重视,不少地方借此扩大文化影响,推介形象,近些年还推出了不少研究屈原文化的文章和影视作品,但反映屈原在沅水流域生活的影视作品几乎空白。

“秭归给屈原一个生命,汨罗给屈原一个终结,而沅水给屈原一个思想。沅水汤汤,‘入溆浦余儃徊兮’,成就了诗歌的屈原、爱国的屈原、民本的屈原,赋入了屈原文化的核心内涵,奠定了屈原文化的基石。也正是我市打造屈原文化品牌得天独厚的优势”。怀化武陵山文化研究院相关人士认为,新时代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已成为华夏儿女的一种民族自觉。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屈原,赞叹其心忧家国、情牵百姓、勇于探索、清正高洁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并几度引用屈原诗歌中的名句来阐述思想,寄情言志,为怀化乃至省内外专家学者研究屈原文化指明了方向。怀化武陵山文化研究院组织写作团队,创作大型纪录片《沅水流骚》,布局《爱国篇》《求索篇》《民本篇》,正是为建设“一极两带”和“一个中心、四个怀化”提供文化力,有利于提升怀化知名度,促进怀化文旅产业大发展。

《沅水流骚》的“四个维度”

怀化武陵山文化研究院相关专家认为,以屈原文化为代表的怀化地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沅水流域就是武陵山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屈原文化最大的亮点就是楚辞诗歌,从屈原大量诗歌创作于沅水流域这一历史事实。大型纪录片《沅水流骚》,创作理念遵循“四个维度”:一是从屈原所处战国时代、战争纷争、此起彼伏这个层面考虑创作理念;二是从沅水中上游的城市节点这个层面考虑创作理念;三是从屈原流放产生的思想,影响向警予、曾国鸿、陈天华,粟裕等一代文人志士这个层面考虑创作理念;四是从屈原被流放所看到的辰溪大酉、沅陵黔中郡、清浪滩等沅水风光、民间习俗这个层面考虑创作理念。

据介绍,2017 年8 月至10 月,怀化武陵山文化研究院组织大型纪录片创作团队,沿着《涉江》里面写到的“入溆浦余儃徊兮”线路,大量搜集整理溆浦、辰溪、浦市、沅陵等沅水下游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掌故、屈原精神,作了很多汇编。在寻找屈原踪迹的过程当中,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翻阅整理大量的文献资料,同时组织创作团队通读《楚辞》《楚辞学汇编》《屈原学集成》等经典名著,并在这些基础上进行创作,初步完成了《沅水流骚》之“爱国篇”“求索篇”“民本篇”的写作。

据悉,虽然经过积极努力,创作团队完成了对《沅水流骚》的初步探讨,但因为历史久远,研究的东西比较浩繁,进度比较缓慢。

屈原文化是一种民族符号

怀化武陵山文化研究院由四川大学国际儒学院院长舒大刚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北大、复旦、武大、中山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武陵山籍专家学者为特聘研究员。专家们一致认为屈原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名人。打造屈原文化品牌,对弘扬武陵山文化,发展怀化文化旅游具有重大的作用。

怀化武陵山文化研究院专家认为,沅水流域城市对屈原的宣传不够,对屈原所在地方的影响力挖掘不够。从民族的范畴来说,屈原文化已经为一种民族符号,深深地烙在每个炎黄子孙心中,全球范围的龙舟赛,各地吃粽子的习俗,都是华人纪念屈原的民族特色活动,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力,自觉践行民族文化的自信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须否认,怀化武陵山文化研究院大型纪录片《沅水流骚》创作团队开创了发展怀化文化旅游新篇章。通过不断刨挖屈原文学的泉眼和思想的深井,运用艺术形式充分展示屈原文化的丰富内涵,屈原文化的旗帜必将高高飘扬,永远飘扬。(文/图本报记者 陈甘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