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小米生态链企业石头科技推出新产品——小瓦扫地机器人规划版,参与京东预售活动,到手价只需1598元,对于扫地机器人来说这样的价格相当实惠了,小米又一次充当了价格屠夫的角色,当然,在各厂商看来小米就有点不懂事了。

小米生态链再添新品 1598元扫地机值不值得买

小瓦扫地机器人规划版

先说一下小瓦扫地机器人规划版的性能吧,它采用双陀螺仪惯性导航系统,减少了单一陀螺仪的误差,全方位感知机器人角度变化,能够灵活调整机身保持,无论是行走在平坦地面,还是在越障或搬起后,机器人都可以做到直线清扫不乱跑。

小米生态链再添新品 1598元扫地机值不值得买

小瓦扫地机器人规划版

同时,小瓦扫地机器人规划版搭载双光学Laser+Led运动追踪传感器,高频拍摄地面,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对前后图片进行对比分析处理,相当于人眼识别一样,准确计算机器人移动的方向以及位移,即使在复杂的家居环境下也能在地图中定位并辨别已清扫和未清扫区域,减少重复和漏扫。

拥有多达13类传感器,多数据融合实时生成清扫地图,先后规律行走覆盖清扫最后整体沿边,高效覆盖少遗漏。

小米生态链再添新品 1598元扫地机值不值得买

小瓦扫地机器人规划版

小瓦扫地机器人规划版使用了全新设计的植物仿生学湿拖系统,滤芯为根,拖布为叶,像拥有生命一样自动控制出水,可持续湿拖45-60分钟。基于毛细原理,滤芯自动吸水使拖布时刻保持充足含水量。扫拖时,均匀出水;不动时,拖布不会溢水。

同时,小瓦扫地机器人规划版还具有地毯增压的功能,能够自动识别地毯并开启最大吸力清扫,离开后自动恢复正常的吸力。当然想要使用这样的功能需要在米家APP中开始才能实现。

小米生态链再添新品 1598元扫地机值不值得买

小瓦扫地机器人规划版

说到这不少的用户肯定认为这么多的功能,这么低廉的价格很值得买啊!真的是这样吗?就像以往一样,在这一次的小瓦扫地机器人规划版身上,笔者又看到了模仿的影子,虽然没有小米空气净化器如此的赤裸,但无论是同行还是扫地机行业内的人士,大家都从米家扫地机身上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熟悉的背影和技术。小米一直标榜要建立一家以创新为主的科技公司,但是从小米的历代产品来看,却都让人看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小米生态链再添新品 1598元扫地机值不值得买

小瓦扫地机器人规划版

先说双陀螺仪惯性导航系统,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就是,早在福玛特土粒博士和ILIFE智意天目X660就已经出现了。福玛特EPSON陀螺仪和测距传感器建立坐标输出体系,相互协作,将采集的数据传达到ARM主处理芯片精准规划,真正做到不乱跑、少漏扫、低重复,提高清扫的覆盖率和效率;ILIFECV-SLAM智能算法和第二代陀螺仪导航系统快速运算清扫路线,区分已扫区域和未扫区域,并可对未扫区域智能补漏,清扫更彻底。

小米生态链再添新品 1598元扫地机值不值得买

小瓦扫地机器人规划版

双光学Laser+Led运动追踪传感器其实就是一个高清的摄像头,能够识别家中环境,做到看得见灰尘,让机器人变得更智能,但是就目前扫地机器人市场来看,这已经款成为扫地机器人的标配性能了,iRobot、科沃斯、ILIFE……等扫地机器人早早的就搭载了此项技术。

先规划后清扫和13组传感器也同样如此,早在2015年科沃斯推出的DR95扫地机器人,搭载Smart Navi全局规划系统,就已经开启“先规划再清扫”的新风潮。而传感器相比浦桑尼克的双侦测装置就有落后了,双侦测装置的设计,具有范围广、精度高的优点,无论是仿生超声波雷达的探测功能,还是红外线侦测装置侦测物品方向和距离的功能,都让扫地机器人更加智能,清洁更加高效。

小米生态链再添新品 1598元扫地机值不值得买

小瓦扫地机器人规划版

植物仿生学湿拖系统其实和科沃斯的蓝鲸微控水箱很像,但是其中又少了很多东西,科沃斯的蓝鲸微控水箱,同时可以用手机APP调节渗水速度和湿拖力度,恒压浮动抹布设计,解决干湿不均,湿拖浮于表面等问题。

地毯增压的功能,早在科沃斯的DG3扫地机器人身上就已经出现了。在清扫过程中,当遇到地毯的时候,DG3会开启大吸力模式,强力吸除地毯的灰尘,对地毯进行深度清洁。而湿拖状态下,遇到地毯它会自主避让,不会进行地毯的湿拖。

小米生态链再添新品 1598元扫地机值不值得买

小瓦扫地机器人规划版

还有什么水洗滤网、2cm越障、全向回充、app控制,其实都已经是扫地机器人产品的标配性能,并没有什么好炫耀的地方,如果说真的有优点,也许就是价格吧!但换位思考,作为一个品牌正确的商品售价应该包括:物料成本+研发成本+宣传成本以及税务等其他成本。但是如果只有生产成本,那价格自然会低上很多。

小米生态链再添新品 1598元扫地机值不值得买

小瓦扫地机器人规划版

此次小瓦扫地机器人规划版的预售其实也是有好有坏,好的是小米又一次以自身品牌的优势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到扫地机器人产品,坏的是一场又一场的“改造”行为,破坏了行业的良性发展。至于产品最后的使用情况,还是留给用户自己评判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