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痘痘药膏后皮肤干燥、脱皮怎么保湿?痘痘皮肤能化妆吗?哪些成分可能致粉刺?痘痘皮肤如何防晒?这些都是痘痘皮肤护理中常见的问题,严医生以美容皮肤科工作实践结合查阅众多国内外针对痤疮护肤的专业文献,10000+文字详细告诉大家,痘痘皮肤应该如何护肤理。今天我们谈到的是痘痘皮肤如何护肤的 清洁篇

说到痤疮的护肤问题,必须要分为两种情况来区别对待。一种是痤疮正在接受皮肤科医生规范的治疗。另外一种就是痤疮倾向性肌肤(痘痘皮疹己经清除了,但处在维持治疗阶段)和未接受治疗的痤疮皮肤护理。

因为痤疮的规范治疗中基本都会用到维A酸类外用药物(维A酸乳膏、异维A酸凝胶、阿达帕林凝胶、他扎罗汀),常常用到过氧化苯甲酰。维A酸类外用药物和过氧化苯甲酰是轻中度痤疮治疗的一线外用药物,重度痤疮治疗中除了口服异维A酸外,也常常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在痤疮的二线外用治疗方案中果酸和水杨酸也是常会用到的,有的患者在医疗机构刷较高浓度的酸,也有人在家使用低浓度的酸。详细看我的头条文章:10种痤疮(痘痘)常用外用药物介绍及治疗选择

然而在应用这些药物的时候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刺激症状:皮肤出现干燥、紧绷、脱屑、刺痛症状,口服异维A酸时甚至会出现嘴唇干裂,严重者面部皮肤也可能出现干裂。外用果酸和水杨酸虽然一般反应没有维A酸类药物和过氧化苯甲酰、口服异维A酸那么明显,但是也常常有干燥、脱屑症状。这些治疗手段都会出现皮肤渗透屏障功能的受损(角质层含水量下降,经皮水份丢失增多,表皮脂质减少),有些是亚临床症状的(没有表现出明显症状),甚至有些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如皮炎(明显红斑、严重脱屑等表现)。(1)(2)(3)(4) (5)

在临床工作中,很多人因为不能耐受这些药物的副作用而停用了它们。那么痤疮的治疗常常以失败告终,痤疮反反复复,甚至有人因此去寻求一些非正规治疗,不但花了大量的金钱,皮肤也经常被弄的更差甚至毁容的地步。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护肤品在痤疮受累皮肤和痤疮倾向性皮肤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护肤品尤其是医学护肤品在痤疮规范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痤疮规范治疗不可或缺的联合治疗手段。它们中的保湿剂和吸湿剂可以增加角质层的含水量、含有的油脂性成分可以在皮肤角质层表面形成一层油脂膜防止水分的进一步丢失,有些医学护肤品中含有类似人体皮脂膜成分(如神经酰胺、角鲨烯)可以补充角质层面表以及细胞间的脂质,含有的植物提取物具有抗炎、舒缓成分。这些医学护肤品不仅可以从以上多个环节修复受损皮肤的渗透屏障功能、消退外用药物引起的干燥、脱屑、紧绷、刺痛症状,还因为不含香精、色素,采用的低致敏防腐剂,具有温和、舒缓、无刺激、低致敏的特点。

痤疮受累皮肤和痤疮倾向性皮肤的基本护理是清洁、保湿和防晒,这里也要谈谈化妆和卸妆问题,我们下面逐一就这些护理环节展开讨论。

一. 清洁

大家都知道,皮肤清洁剂清的清洁对象通常是皮肤表面的化妆品、油脂、汗液、脱落的角质层细胞、灰尘、细菌的作用外。东南亚研究联盟制定的痤疮管理指南认为理想的清洁剂是那些对皮肤非致粉刺性和致痤疮性、低致敏和非刺激性的。需要的是弱酸性或者中轻PH值,不含酒精、非剥脱性的温和清洁剂。容易被洗掉/不残留。可以选择含有低浓度过氧化苯甲酰或者水杨酰成分,一天两次(6)。

我们应用的最多的清洁剂就是洗面奶,而洗面奶中最主要的发挥清洁作用的成分是表面活性剂。我们下面这张表显示的是常用的洗面奶中的表面活性剂以及成分代表、对应的清洁剂代表。只有知道这些你才不会选错洗面奶:

痘痘(痤疮)皮肤如何护肤之清洁篇

常见表面活性剂分类

多数研究认为痤疮皮肤本身就存在着皮肤渗透屏障不同程度受损,只不过是亚临床状态的,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美国著名皮肤科教授BAUMAN认为痤疮是I型敏感性肤肌。这些都提醒我们在痘痘皮肤在选用清洁剂时不要挑选脱脂力很强的皂类(包括各种香皂、硫磺皂),就算以皂基为主要配方,复配了共它脱脂力较弱的表面活性剂的洗面奶也要少用,因为过度清洁、脱脂会使角质层外的皮脂膜(水脂膜)损坏,则不能抑制水分的过快蒸发,同样会出现皮肤干燥,甚至开裂现象。因此深层清洁、过度强调清洁是错误的观念。

总体来说对洗面奶的脱脂力做个排序依次是皂基(包括各种香皂、硫磺皂)、以皂基为主要表面活性剂配合其它脱脂力较弱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制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除皂基外)、两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脱脂力的强弱也基本可以代表温和性强弱。

对于油性不长痘的肌肤我们1周可以偶尔用一两次以皂基为主要表面活性剂配合其它脱脂力较弱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洗面奶,平时用温和脂脱力的洗面奶一天两次。

未治疗的痤疮皮肤和痤疮倾向性皮肤我们主要使用的是II级、III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洗面奶(目前比较热的氨基酸洗面奶)、两性表面活性剂的洗面奶(甜菜碱为主要成分),当然I级阴离子的也可以使用(通常清爽感稍强些,个别除外),1天推荐1-2次。

对于痘痘伴有皮肤偏敏感的人我们少用洗面奶,或者使用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的洗面奶,两三天用1次,其它时候用温水洗脸,1天不超过2次。痤疮伴有皮炎或者伴有明显敏感症状的建议不用洗面奶,需要找专业皮肤科医生面诊,给予相应治疗。

对于痤疮倾向性皮肤,这时候痤疮的皮疹己经清除了,只是在外用维A酸类外用药物维持治疗,这时候对外用维A酸类药物己经完全耐受,不再有明显皮肤干燥、脱屑问题,而且外用药物的频率是几天使用1次。这时候也可以使用含有低浓度过氧化苯甲酰、水杨酸、果酸的洗面奶(要使用含非皂基的表面活性剂的洗面奶)。

对于痤疮患者,多数人会选择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这时候基本都会用到维A酸类、过氧化苯甲酰等药物。这时候出现皮肤刺激症状,如红斑、紧绷、脱屑是再常见不过的了。通常需要两到四周才可以耐受这些药物的刺激反应(没有刺痛感,没有明显的干燥、脱屑、紧绷症状)。皮肤没有对药物建立耐受之前,这时候皮肤干燥、脱屑,建议少用或不用洗面奶,只用温水洗脸,1天2次即可,若想用洗面奶,建议使用两性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活性剂为主要配方的洗面奶,一两天用1次即可,这时候如果用洗面奶过勤或者选了皂基洗面奶或者香皂、硫磺皂洗脸那你会死的很惨。耐受期过后可以使用脱脂力温和的洗面奶,1天1-2次。

另外有些洗面奶中含有低浓度过氧化苯甲酰、水杨酸、果酸等清洁剂如洗面奶,除了基本的清除皮肤表面的油脂、汗液、脱落的角质层细胞、灰尘的作用外,还可以发挥一定的抗菌、抗炎作用。不过对于伴有敏感的痘痘皮肤不推荐使用含有过氧化苯甲酰、水杨酸、果酸的洗面奶。对于痤疮皮肤洗面奶的选择肤感上以洗过脸后皮肤不干燥、不紧绷为原则,两性表活和非离子表活洗过后皮肤都有点滑腻感。切不可追求过度清爽感,长期如此会导致皮肤渗透屏障受损或加重。

关于洗脸频率的问题目清不是很清楚,但是大多数专家倾向于使用温和清洁剂一日两次。一个针对轻中度痤疮的小样本研究比较了一天洗脸1次、2次、4次,然后观察痤疮变化情况。发现一天洗两次脸后面部炎症性和非炎症性损害都明显减少,但不同洗脸次数间痤疮变化的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洗1次脸者痤疮稍有加重,洗4次者对痤疮严重程度也没有明显加重。尽管更加频繁的洗脸并没有加重痤疮,但是需要避免频繁的刮擦面部减少对潜在粉刺的刺激和伤害,否则会加重炎症,损害皮肤屏障(7)(8)。

市面上洗面奶基本都是两种或以上种类的表面活性剂复配的,也就是说含有两种或多种表面活性剂成分。

下篇文章和大家介绍痘痘(痤疮)皮肤护肤之保湿篇,敬请关注

参考文献

(1)Diane Thiboutot,MD, James Q, Del Rosso ,DO. Acne Vulgaris and the Epidermal Barrier.

Clinical and Aesthetic Dermatology Feb 2013(6):18-24

(2)Draelos ZD, Ertel KD, Berge CE. Tretinoin facilitating facial retinization through barrier

improvement. Cutis. 2006;78:275–281.

(3) Weber SU, Thiele JJ, Han N, et al. Topical tocotrienol supplementation inhibits lipid peroxidation but fails to mitigate increased 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 after benzoyl peroxide treatment of human skin. Free Radic Biol Med. 2003;34:170–176.

(4)Herane MI, Fuenzalida H, Zegpi E, et al. Specific gel-cream as adjuvant to oral isotretinoin improved hydration and prevented TEWL increase—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J Cosmet Dermatol. 2009;8(3):181–185.

(5)Stucker M, Hoffman M, Altmeyer P. Instrumental evaluation of retinoidinduceskin irritation. Skin Res Technol. 2002;8:133–140.

(6) Goh CL, Abad‑Casintahan F, Aw DC, Baba R, Chan LC, Hung NT, et al. South‑East Asia study allian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acne ,vulgaris in South‑East Asian patients. J Dermatol 2015;42:945‑53.

(7) Catherine Zip, MD, FRCPC. The role of skin care in optimizing treatment of acne and rosacea.

(8)Choi JM, Lew VK, Kimball AB. A single-blind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face washing on acne vulgaris. Pediatr Dermatol. 2006 Sept-Oct;23(5):421-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