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角汇聚吉林传统戏剧节。

昆剧《白蛇传》。

于魁智、李胜素在吉林传统戏剧节开幕式上倾情献唱。

黄梅戏《女驸马》。

8月16日至31日,由文化部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辽宁省文化厅、黑龙江省文化厅、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协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中外文化交流中心、长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吉林传统戏剧节在长春举办,中国评剧院和北京、上海、河南、浙江、山西、四川、安徽等14个省市、17个剧种、24家院团、2000余名演职人员齐聚春城,用40场精彩演出为广大观众打造了一场传统文化艺术的盛宴。

剧种多样 名家名剧献经典

名角同台献艺,名剧层出不穷。吉林传统戏剧节会集了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秦腔、河北梆子、评剧等剧种,特别设置了经典传统戏剧展演板块。京剧《龙凤呈祥》、越剧《梁祝》、豫剧《穆桂英挂帅》、黄梅戏《女驸马》、秦腔《再续红梅缘》、昆剧《牡丹亭》《白蛇传》、河北梆子《穆桂英挂帅》、评剧《花为媒》轮番上演,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上海昆剧团、浙江昆剧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河南豫剧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中国评剧院等国内各重点院团聚首吉林,李宏图、朱世慧、倪茂才、陈少云、谭孝曾、谷好好、李梅等戏剧名家群英荟萃。梨园花开,香飘四野,吉林传统戏剧节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得到了各界的好评,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戏曲理论家冉常建表示:“吉林传统戏剧节集合了不同剧种、不同流派的代表剧目,将他们展示在同一平台中,让大家可以看到这些剧种目前的状态和特色,同时也可以进行横向比较,产生有益的促进和发展。”

在呈现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主要剧种的同时,吉林的吉剧、黄龙戏、满族新城戏,辽宁的喇叭戏,黑龙江的龙江剧、望奎皮影,内蒙古的二人台、皮影戏也在吉林传统戏剧节的“吉辽黑蒙四省区优秀传统戏剧展演”板块集中亮相。

走近群众 广场社区同展演

为了让更多百姓能够亲身体会到传统戏剧独特的魅力,吉林传统戏剧节独辟蹊径,在长春文庙广场、新时代传习所等地进行展演,让普通百姓不花一分钱就能欣赏到精彩的演出。

除了文庙广场的演出,8月20日起,传统戏剧走进新时代传习所正式启动,共有6场演出在多个社区及新时代传习所上演。演员们不仅通过表演把经典带到市民身边,还近距离地教授票友学习唱段、唱腔。“之前从没看过秦腔表演,没想到今天能站在戏剧老师身边跟他们学唱,为吉林传统戏剧节点赞。”“现在的文化生活真是越来越丰富了,以前哪能想到会有今天这样充实美好的日子呢?”传统戏剧节每到一处,都有观众热烈的掌声与欢呼。

挖掘传承 非遗之花并蒂开

传统戏剧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吉林传统戏剧节中,除了为人们所熟知的各大剧种,黄龙戏、皮影戏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也让观众进一步熟悉、了解非遗。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有充分的了解,专程选择了相关演出观看。“现在学校的课本里都会提到‘非遗’,像皮影戏这种形式,比较生动可爱,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让他们有机会能够近距离地接触。”

作为吉林传统戏剧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省艺术研究院实施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传统民间小戏整理改编人才培养”邀请了国内13位传统戏剧顶级专家、剧作家前来授课,为“吉辽黑蒙四省区优秀传统戏剧展演”的舞台艺术创作人才搭建交流学习平台,借鉴优秀经验,提高综合能力提供了机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戏剧理论家傅谨高度评价了这次授课,他认为该班的开办能够唤起戏曲界重视整理改编意识,使传统戏剧尤其传统民间小戏焕发出新的光彩。

此外,国内著名非遗专家、传统戏剧专家、传统戏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也相聚长春,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传统戏剧的挖掘、整理开展高端讲座和理论研讨,为传统戏剧的传承保护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路径参考。

利众惠民 培养观众新群体

近年来,省文化厅推出了优秀剧目“惠民演出季”,让百姓可以通过低票价集中欣赏一批优秀的文艺演出。吉林传统戏剧节中,“惠民”依旧是演出的重点之一。期间,各演出剧场推出了早鸟套票、优惠票、团购票、8.1元节日特惠票等多种优惠活动,观众通过非常优惠的价格,甚至不花一分钱,就可以欣赏到名剧、名家、名团的演出。

在吉林传统戏剧节中,还有一群每天都驻守在剧场的年轻人,既承担了工作人员的责任,也满怀着同观众一样期待的心情,他们就是来自省内各大高校的志愿者。一位只有五、六岁的小观众,看着舞台上的戏曲有模有样地模仿了起来,还说自己也要学,让我感觉到文化就是这样不经意间流淌着,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刘硕说,这次志愿者经历,让他对戏曲知识与常识有了更多了解,也让他的好多同学都爱上了传统戏剧。(转自吉林日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