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无锡礼舍 · 龙舞之乡 | 影像

礼舍村,是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玉祁镇的一个古老村落,始建于宋代,是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村,现有人口3600人,礼舍最早称吕舍,因为南宋官员吕文缨在此筑草舍命名,后礼舍薛氏一族绵延昌盛,于清代乾隆年间兴建街市,定名礼社。

1513年明正德八年,明朝第十代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南巡玉祁,玉祁舞动黄青两条长龙恭迎,朱厚照“龙颜大悦”,而后,玉祁礼社舞龙之风便开始盛行,遍及各村,沿袭至今。“礼舍龙灯”这一民间艺术,深受当地农民百姓的喜爱,每逢佳节和重大庆典活动,他们都自发组织龙队走村串巷“调龙灯”,舞龙技艺也不断得到发展、传承和提高,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乡村农民舞龙队伍中的佼佼者。2009年礼社舞龙申报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对该项目的代表传承人进行了申报,目前,玉祁龙舞是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九龙宫前舞龙灯,双龙戏珠,蹲躺舞龙,卧龙飞腾,礼舍龙灯60多种套路,让人大开眼界。

“正月灯、二月鹞,三月麦秆做吹箫……”,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民间都有闹龙灯,看花灯的习俗,“闹龙灯”也是元宵节上的重头戏,在锣鼓声中,龙灯昂首摇尾,蜿蜒游动,多由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壮汉举竿来回奔走,热闹非凡,舞龙灯祈福,是许多礼舍村民难以忘怀的年味儿记忆。

▲九龙宫在礼舍老街东头,是一桩具有江南风格的古式建筑,门匾上有“九龙宫”三个大字,刚看到九龙宫的时候,我还以为这里古时候用来供奉神灵的,后来才知道,九龙宫就是礼舍村专门用来放置储存龙灯的地方,在礼舍村民的眼里,这些龙就是神灵,所以平时从九龙宫里面拿出龙灯,都是毕恭毕敬地说“请”出龙灯。

▲礼舍龙灯的舞法有很多种,据说目前已形成了近60个套路,以及十几个新颖别致的艺术造型,螺旋翻滚、塔盘、中字、国字、龙字造型、蹲躺舞龙、卧龙飞腾、高龙门等造型,都属于“礼舍龙灯”的拿手好戏和独门绝活儿。

▲为了今天的表演,礼舍舞龙灯的队员们早早的就来到九龙宫前,除了进行舞龙灯的队形练习以外,还摆出了一些有意思的造型,队员中有年轻人,也有不少中年人,一个个身手矫健,身怀绝技。

▲这是礼社舞龙队的女队员,从活动主办的朋友那里得知,20多年来,玉祁礼社舞龙队有过很多令人骄傲的成绩,多次参加无锡市、江苏省和全国性的龙舞大赛,参加过中央电视台春节元宵节大型文艺活动,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型游园文艺晚会和广场民舞、鼓乐专场演出,第四届中国民间艺术节,十三届江苏省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九龙腾飞”等大型活动,每年都要参与各类活动舞龙几十次。

▲听说今天村里要举办舞龙灯表演,礼社村民们早早就来到九龙宫前的小广场,一边聊天,一边等着舞龙灯的开始,那气氛有点过年的感觉。

▲上午九点多,舞龙灯正式开始,在颇具江南风格的鼓乐伴奏下,身着绿色服装的男子金龙队和身着红色服装的女子青龙队,闪亮登场。每队10多个队员,分别舞动着两条身长20米的金龙和青龙,在九龙宫前翻腾飞舞,双龙追着龙珠进行绕阵和穿阵表演,吸引了众多村民和游客驻足欣赏。

▲礼社村的老人说,扎龙灯是个技术活,好不好看都在龙头上,扎一个龙头需要很多竹子,耗时几个星期,其中龙灯的眼睛要求最高,要做的生动传神,活灵活现。

▲随着锣鼓极富感染力的激昂舒缓、疏密徐疾的节奏,金龙时而闪挪腾跃、卷风疾走;时而团团翻滚、风驰电掣;时而昂首怒目、威不可挡;时而舒展身姿、颔首献瑞。

▲说话间,龙灯表演进入了高潮,队员们用金色的长龙组出了很多高难度的造型,有划旱船的造型,也有“中国”字样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让人大开眼界。

▲更令人惊讶的是双龙嘴里还吐出了彩色的碎片。

▲高高跃起的金龙,吐出一长串火星,哈哈,看的我是如痴如醉。

▲礼社村九龙宫小广场周围,围满了观看表演的村民,精彩的舞龙灯表演,引得阵阵掌声和叫好声。

108人舞动205米的巨型长龙,穿行于礼舍老街巷弄,组成直径20米的龙塔,气势恢弘。

长龙表演主要分为两个内容:首先进行的是108人舞动长龙穿行于礼社老街,然后在老街古戏台小广场上进行盘龙表演,将108人舞动的长龙组成近30米的同心圆,最后形成壮观的“龙塔”。

▲下午长龙表演的地点在礼社那条著名的老街上,几年前曾经来过这里,古老的民居,古朴的街巷,热情好客的老人,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中午,我们在礼舍老街口的那家礼社酥饼店品尝了礼社大饼之后,就早早来到老街的古戏台,和在这里聚集的村民一起,一边聊天,一边等待着表演的开始。

▲这边刚回走路的孩子,也要在“塔龙”的基座上走两步,找找感觉;那边长龙队伍中最关键的“龙头”队员和手持夜明珠的引导队员聚在一起,交头接耳,进行长龙行进间要领的回顾;几位上了年纪的锣鼓手们,则是点燃了手里的香烟,猛吸几口,让心情平复一些,迎接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

▲108人,205米长龙,从老街的街口一直延续到村里的巷弄,礼社老街的池塘边,长龙的龙头和最前一段的队员,已经做好了准备,队员们等待着开始的口令。

下午,大约2点多,人们期待已久的长龙表演终于在一阵锣鼓声中开始了。在礼社老街这条百米长的巷弄里,一条身长205米、由108人共同舞动的金色长龙,在“夜明珠”的引导下,时而盘踞空中,时而上下翻滚,气势恢弘。

▲长龙的最前端,是手持“夜明珠”的领头队员,他就是一队之长,也是点睛之笔,不仅要熟记整个节目的套路,还要引导龙头乃至整个龙身的套路动作。

▲对处在“龙尾”的队员,要求也相当高,他们既要顺着前面队员的引导,还要将“龙尾”舞得好看、有形。

▲一条205米的长龙,包括:“夜明珠”、龙头、龙身和龙尾等诸多环节,分工不同,却又有机相连,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礼社的长龙很好的解决上面的几个环节,具有超强的表现力,一条巨大的金色长龙,在一条扁担宽的礼社老街上,辗转腾挪,时而腾跃,时而流动,时而盘起,时而穿花,套路甚多,令人眼花缭乱。

▲这是长龙队伍中的女性队员,一个个身手矫健,姿势优美,巾帼不让须眉啊。

▲这条205米的长龙,经过百米长的礼社老街,最后来到老街古戏台小广场上,在这里长龙要鱼贯绕圈,盘龙成巨大的圆形“龙塔”。

▲经过二十多分钟的游动组合,一个巨大的金色“龙塔”终于出现在我们面前,“龙塔”中心的龙头处于塔基上的最高点,龙身依次降低,这个由108人205米长龙组成的3D“塔龙”,缠绕的龙身有九层,高度有七、八米,直径有二十多米,非常壮观。

▲在巨大的金色“龙塔”最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那一刻,现场围观的数百名村民和远道而来的游客,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玉祁礼社龙舞,作为流传至今的民间传统表演,是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道具制作、舞蹈动作以及打击乐演奏上都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既有北方舞龙的刚猛,又有南方舞龙的柔美,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相得益彰,特别是舞龙灯造型和205米长龙,更是光彩夺目,美不胜收,令人眼花缭乱,大开眼界,如痴如醉。金龙飞舞,祥龙腾飞,我们衷心的希望“龙舞之乡”玉祁礼社的老百姓,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和睦安宁,幸福美满。

文章系转载如对版权有疑问,请后台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