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脑袋,靛脸朱眉,铜盔铁甲,骑着大红马,端着大斧子,嗷嗷直叫唤,这好比瘟神相似啊,看着都瘆人呐!”

——这是评书里对程咬金的描写

程达尤金——《唐砖》

但是在《唐砖》里,程咬金爽朗豪放,目光清澈深邃,锐利如刀,心如磐石意志坚定,表面上是个混不吝的滚刀肉,朝堂上的大老粗,其实心细如发,内有沟壑,胸怀坦荡又是个政治上的老狐狸,这大概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好吧,我承认我就是来给老程平反的!

儿时曾和爷爷一起听评书,“土匪出身,大字不识,胡搅蛮缠,唯一拿的出手的就是个三板斧,着实斩杀了不少大将”这是我那时对他的全部认知。少年时看《隋唐演义》,“讲义气重感情,有股子机灵劲,有福!”

后来看了《唐砖》,也许作者的逻辑笔力,也许是平淡中带着坚定的口吻,我对唐砖里的人物,深信不疑,恍然“乱世当道,果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活下来的,活下来,坐高位,长寿鲁王,厉害了!”

看完了,怅然若失,跑去查找了很多历史相关记载,果然,老程善使一杆马槊,武艺高强,战功卓越,带兵严谨,绝不是个胸无点墨的大老粗,虽不是钟鸣鼎食之家出身,也是乡绅豪杰,组织人手护卫乡里,后归顺李密,开始了他福将的一生。

程达尤金——《唐砖》

再说牛进达,传记上介绍“尤俊达,名通,字俊达,山东兖州府平阴人氏,外号铁面判官,表面上做珠宝生意,实际上是山东绿林的总首领,与程咬金两劫靠山王的皇纲,事发后被杨林捉拿,被救出,共入瓦岗寨。后随众瓦岗英雄一起归唐,屡建战功,后封邢国公。”

而唐砖里,老牛简直是圣人的代名词,浑身冒着金光。因幼年外寇入侵,全家饿死,所以老牛一生不敢浪费分毫,活的精彩,原谅我用了这么一个不合时宜的词,但是真的精彩,不是大富大贵,不是锦绣荣华,没有权倾朝野,但是他活的有心,战场上舍生忘死,军法严明,对主公忠心耿耿,全心全意,大势所迫当机立断,已做决定全心全意,也许他反叛旧主后全力打击在大家看来有些绝情,但我认为,这才是明智的,也是有担当负责任的,谁都想要个好名声,但要不起!

李二对功臣的待遇历史称冠,他本身就是无敌统帅,造反起家,所以从没有“功高盖主”的自卑念头,对功臣向来宽容大气,跟随他的老臣都封了国公,连气死人的魏征都是国公!老牛不是,大将军,上柱国,出身士族,战功卓越,只封了郡公,期间一度都只是个侯爷,不是李二忘了他,是他不要。

云烨初到大唐,贞观二年,百废待兴,军灾泛滥,四夷不平,也许云烨有很多点石成金的手段,知道不少划时代的知识,但是没用,一个身份不明的外人,如何才能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活的风生水起?我承认后期的云烨能力通天,对李二,长孙,承乾,青雀的感情束缚了他,让他死守朝堂不得自由。但是这都离不开老程老牛的一路守护。初入大唐,处处格格不入,老程让他有幡然醒悟入世的态度。在一群大佬支持他征高丽的时候,愤然大骂这个老狐狸,还找了人给他撑腰,给他背黑锅。在开发岭南时,云烨再次被定在前面当大头,还是老程为他出头,替他考量,也许一开始确是存了结交“神仙子弟”的念头,可后来,就是真正的当子侄辈来疼了,没有老程的云烨,不会那么顺利。

云烨认识老牛,是在程咬金的大军里,老牛是军法官,军法无情,老牛更无情,大家都叫他牛魔王。老牛因为土豆产量,心神大乱,捏伤了云烨,也是这件事,让云烨认真的认识了老牛,幼年的惨事让他刻骨铭心,这个面色黧黑,狮眼豹鼻,环眼虬髯,虎背熊腰,胳膊上能跑马,拳头上能站人的大汉有着细腻的内心,关心天下百姓。

云烨预警蝗灾,老牛心神俱裂,亲自下马拉车,只为了多运点粮食,少饿死人。老牛独子脚有残疾,老牛心灰意冷,家里低调冷清,云烨提出再造一只脚,老牛激动之下,第二次将云烨捏伤。书院初建,跟脚不稳,各方势力观察试探,老牛坐镇书院,给他稳定局面,管理纨绔子弟,让他当好人,打入内部,建立关系人脉。云烨在朝堂摸爬滚打,作为一个现代人,很多思想不同的碰撞,朝堂的尔虞我诈让他万分迷茫,老牛就是他的指路师,警醒石,让他时刻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

老程和老牛是我这部书里最喜欢的两位长辈,睿智,严厉,温暖,坚强,又不失一个混迹朝堂多年的老狐狸的机智,通透,符合了我对长辈这个词的全部幻想,完美!

我喜欢《唐砖》,因为这是一部有温度的小说,可以从细节处看出作者三观正,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他必须要承担的责任,有要守护的信仰。这部书里,没有无缘无故的坏人,但有成佛成圣的好人。

我喜欢《唐砖》,喜欢他的严谨,喜欢他的灿烂,喜欢他团结向上,甚至喜欢他阶级主义的严苛。

作为小说,他有很多臆想的成分,夸张化,理想化,但真的让人忍不住欢喜,雀悦,流连忘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