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比赛,抢先上手是争得优势的捷径,但是进攻却并非唯一的方式;在技术的不断革新下,上旋球渐成乒坛主流,但是下旋球的制造功底,仍是衡量一名选手综合实力的硬指标,这集中体现在前三板的控制上!

篮球运动,三分球再厉害,成功率必然不如篮下,乒乓球运动,你相持能力再牛叉,前三板不过关,一切都是浮云……

今天,国球汇君回顾的比赛视频,正是前三板几乎“碾压”中远台相持的一场对决: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男团决赛第四盘:马琳vs波尔!

许昕所欠缺的,正是这种“马琳现象”!-乒乓国球汇

马琳所代表的是中国传统的直板快攻结合弧圈的打法,这种打法的主要特征是快、狠、准、变,相对于欧洲传统打法转、准、稳、凶的技术风格,具有很大的周旋余地。

本场比赛,马琳的意图很明显,要想获胜,就必须将波尔限制在自己的有效战区之内,即台内或近台,发挥自己娴熟的短打技术,钳制住波尔的特长;反之,波尔要想取胜,就必须想方设法将马琳拖入中、远台的相持。

许昕所欠缺的,正是这种“马琳现象”!-乒乓国球汇

马琳拉半出台球得分

许昕所欠缺的,正是这种“马琳现象”!-乒乓国球汇

波尔相持得分

许昕所欠缺的,正是这种“马琳现象”!-乒乓国球汇

挑打质量不高,被波尔拖入相持得分

要实现将对方控制在近台,必须具备两种能力,第一是具有高质量的发球和兼备威胁巨大的杀手;第二是具备上佳的接发球能力,使对方不能组织起具有威胁性的前三板的进攻。而这些,正是马琳的强项。

许昕所欠缺的,正是这种“马琳现象”!-乒乓国球汇

马琳发球,对面冒高后侧身暴冲

3比1,马琳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战胜了波尔,帮助中国队锁定胜局!纵观整场比赛,马琳始终围绕前三板大做文章,立足于近台制胜,尽管第一局失利,从场面来看,马琳其实一直掌控着比赛节奏。

许昕所欠缺的,正是这种“马琳现象”!-乒乓国球汇

摆短、侧切后侧身进攻

第四局4比4的时候,马琳将波尔送至正手位的搓球采用滑板的形式过渡,紧接着一板中国典型的快攻。这一滑一快,将中国快攻打法特点淋漓致尽的展示在大家面前。无独有偶,紧接着再一次上演了精彩的连续快攻。

许昕所欠缺的,正是这种“马琳现象”!-乒乓国球汇

一滑一快,干脆利落拿下比分

相对于其它相持技术,中式快攻的手段通过马琳的完美演绎,将其无限魅力尽显光辉。

整场比赛,马琳始终控制了场上主动,那么,对于波尔这样世界顶尖的优秀选手为什么不能摆脱马琳的纠缠?

国球汇君认为,这就是“马琳现象”,而不是普通意义上对中国传统直板打法共性研究所能得出的答案。

许昕所欠缺的,正是这种“马琳现象”!-乒乓国球汇

首先,是马琳对乒乓球技术的理解,对这项运动的理解,对直板与横板制胜规律的理解,是对中国与欧洲不同理念的理解。马琳的技术,发球、接发球、摆、吸短、侧错、劈长……,各种非常规手段,都成为了马琳得以占据优势的利器!

其次,马琳的战术尤其是处理攻防转换、控制反控制、节奏变化和落点控制战术、发球与发抢、接发球战术等等。这是马琳与其他队员所不同的地方,也是马琳的制胜精髓。

国球汇君不禁设想,如果许昕兼具马琳这样的意识、控球能力,中国的直板打法真的不能再创辉煌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