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明代周于蕃先生的《推拿妙诀》。

发现其中的汗法很有特色。

特整理于下,供同道们参考。

遇小儿作寒作热或鼻流清涕一应急慢惊等症,洗井灶通其脏腑之气

【适应症】

恶寒发热、流涕、头昏、惊风、抽搐、自汗等病症。

对鼻炎、感冒、中耳炎、咽喉肿痛、头痛等当尤为有效。

而从“此取汗诸法,不拘何症,但有病俱须用之,真除病之通术也”可知,此法关键在于发散与升提。

发散用于各种外邪所致之病症。升提则强身、醒脑、增益精神,用于阳气不足之虚症。

【术式】

1.洗井灶 又称擦洗鼻孔。为用两拇指在鼻孔处来回运用擦法。

2.山根推印堂 两拇指从山根快速向上推至印堂。

3.推坎宫 又称抹额。两掌折叠并掩住两耳廓,两拇指于额上从中央分别向两侧分推。

4.点按太阳 两拇指点按太阳穴。

5囟门推拿法 以食中无名小指置于囟门,轻摩之。

6.拿摇太阳风池 两拇指按住两太阳,两中指扣住两风池。四指一齐边按边摇动患儿头部。

7.横擦肺俞 以小鱼际横擦肺俞令热。

8.揉一窝风(发散)、揉内劳宫(引汗源)、掐二人上马(滋汗源)。

【介质】葱姜汤

【注意事项】

1.不必顾及孩子哭闹。推拿时小儿哭闹有利于汗出。

2.出汗有快有慢。手法有重有轻。当时有汗为佳。但不宜强求。“以后亦自有汗”亦为有效。

3.出汗后,宜摩头面和补脾土。宜避风寒。

【体会】笔者屡用屡效。

作者:廖品东

中国小儿推拿网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