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事业单位改革,咱们需要先从事业单位聊起。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相比,有以下特征:一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二是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

为什么公务员编制有车补,事业单位编制没有车补,当真合理吗?

在2011年的时候,国家就决定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分类。到2015年底的时候,事业单位改革分类基本完成,分为了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公益三类共三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在去年的时候,人社部召开新闻会议,有相关新闻发言人表示接下来国家将对事业单位公益二类进行改革。

公益二类包括哪些单位呢?所谓公益二类,是指应具备以下条件的一类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按照政府确定的公益服务价格收取费用,其资源在一定区域或程度上可通过市场配置。如普通高等教育机构、非营利医疗机构等。

据小编了解,事业单位改革,目前实行的方法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这是什么意思呢?大概就是指新入职的事业单位员工不再有编制,而原先的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编制逐渐收回。说到这里,很多人开始担心了起来,事业单位改革后,相关的待遇是否会发生变化?还是否会有车补这项福利呢?

分类推进公车制度改革,直属事业单位机关本级按照文件规定实施改革,对参改人员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等同于公务员;而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则是对参改人员采取报销公务交通费用、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等方式。

在确定公务交通补贴或费用报销的范围、标准或额度方面,直属事业单位机关本级按照文件有关规定执行,同样等同于公务员;而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则对参改人员实行以按规定报销公务交通费用为主的办法,个别特定岗位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并需要主管单位批准。

事业单位车补难落地,主要原因是事业人员太多,参改人员范围难以确定。车改的初衷是为了减少开支,杜绝公车私用,杜绝违规报销油费等问题,但是如果把全部事业人员都纳入车补发放范围的话,相反会增大财政负担,也就不符合车改的目的了。

事业人员并不是没有车补,只不过不是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发放,而是采取实报实销的方式,至于具体如何操作还需要看各地政策如何执行。

备注:以上内容来源网络仅供大家参考,不涉及任何商业利益!你们那边改革完成的怎么样?是否有车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