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双雕时代贯穿宋末元初,在这动荡的一百年间谁才是最威风的人?

人在江湖,各自都有自己的弱点和不自由。

纵使是横跨欧亚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却在临死前得不到郭靖的认可。

在武术界一览众山小的王重阳,也有一直顾忌到死都不放心的老对手欧阳锋。

近乎完人的郭靖,有时也要为了百姓向吕文德这种人低头。

杨过就更不用说了,看上去是个叛逆少年,其实心里头比谁都渴望获得别人认同。

周伯通童心无忌,是最接近可以为所欲为的一个,只可惜一见了瑛姑就要破功。

只有这个人,在江湖这潭浑水中,做到了万顷波中得,爽够了一百年。

“要杀便杀”的柯镇恶。

柯老英雄的一生真的威风。

要说狂,他痰吐东邪,杖击西毒,言斥南帝,掌掴北侠,就算是西狂杨过也得甘拜下风,在被在他铁枪庙指着鼻子骂还一点脾气都没有。

要说毒,他的嘴骂起人来是比西毒还毒,就算是黄蓉这种机灵鬼,被他骂得一愣一愣,要消化一下方能明白那些市井粗语的言中之意。

就这么“要杀便杀”,柯老爷子不仅蹦跶了整个射雕时代,到了神雕侠侣时期,还住上了桃花岛,赶走了东邪。

书中说黄药师干脆径自飘然离岛,另寻清静之地闲居。

想想也是,每天对着一个曾经吐痰吐到自己脸上的人,看他不爽还干不掉他,确实不如出去散散心。

但问题是,为什么柯镇恶无论再怎么作死,再怎么得罪人,在这个江湖中却没有人敢杀他呢?

本来我一直想不明白这个问题,直到听说了汉朝的另一个人,才知道原因。

这个人叫汲黯,他应该是女蜗捏人时候和柯镇恶同一批出厂的。

汲黯是世家子弟,七世都是贵族,但真正让他青史留名的,是他的暴脾气和怼人不倦的精神。

汉书说他“ 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与合得来人的就非常亲近,跟看不顺眼的人就往死里怼。

司马迁在史记中用了“以庄见惮”四个字形容汲取黯的人际关系,说当时的人看到汲黯庄重严肃的处事态度,都怕他。

和柯镇恶一样,汲黯也专怼牛人,连汉武帝看到汲黯都怂。

汉武帝在位期间击溃匈奴开疆扩土,奠定了我们今天的疆域版图雏形,他当然希望留下一个明君的形象和评价。

结果一次上朝,汲黯直接当着群臣的面开怼:“陛下心里欲望很多,只在表面上施行仁义,怎么能真正仿效唐尧虞舜的政绩呢!”

汉武帝听了后被气的罢朝,到了后宫,汉武帝对身边的近臣说:“汲黯这个人太过分了,真是太过分了”

但是武帝背后骂归骂,却没有罚他。

是不是和柯老爷子一样,很命大?汲黯还有个特点和柯镇恶一样,非常傲娇。

有一次河内郡发生了火灾,皇上派他去视察。结果路过河南郡时,眼见当地贫民饥苦,汲黯就私自拿着符节开粮仓赈济灾民。

这属于假传圣旨,皇上却因为看他贤良免他无罪,还封了个荥阳县令。

结果汲黯却觉得当个县令是耻辱,便称病辞官还乡,史书记载“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什么小官,我看不上”。武帝听说了,二话没说,又“拜为中大夫”。

汉武帝怕汲黯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呢?

他平时见大将军卫青,两个人就蹲在厕所内会面。见丞相公孙弘,连帽子也不戴。但是只要是汲黯进见,汉武帝终其一生,一定要穿戴整齐,不冠不见也。

有那么一次汲黯前来启奏,武帝刚好没戴帽,望见他就连忙躲到帐内,跟近侍说,去去去,你去帮我见汲黯,他说什么你都说我准奏。

就到了这样一种程度。

其实汉武帝怕的不是汲黯这个人,或者他的家世,正如黄药师欧阳锋也不是忌惮柯镇恶的武功,或是他有个徒弟郭靖。

而是他们那种正直有有原则的人生态度,随你“要杀便杀”也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的人格力量。

使得即便是权力巅峰的皇帝,武功绝顶的高手,在他们面前也不好意思乱来。

再气,也得保持微笑。

最多也只能像汉武帝、黄老邪一样,说一句“太过分了,不过我不和你一般见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