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方便面、啤酒、榨菜、二锅头等这些耳熟能详的低价消费品销量大涨。

8月27日晚间,康师傅控股(00322,HK)公布了一份漂亮的半年报。2018年上半年,集团收益309.96亿元,同比增长8.5%;归母净利润13.06亿元,同比增长86.59%。其中,方便面销售额达111.34亿元,同比增长8.4%。

与此同时,泡面搭档们的业绩也确实不错。华润啤酒和重庆啤酒的营收和净利均有不同程度上涨,而生产二锅头的顺鑫农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2.33亿元,同比增长10.45%;涪陵榨菜上半年营收10.64亿元,同比增长34.11%。

“中午吃榨菜,出门靠摩拜,购物拼多多”是大家常摆在嘴边的话,“面条啤酒,越吃越有。”吃着泡面,就着榨菜,喝着便宜的啤酒、二锅头,这样的画面,美不美?于是有人怀疑,咱们的消费是不是降级了?

消费降级是真的吗?对此,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表示,尽管泡面榨菜销量大增,但也在更多的享受文化、娱乐、体育这些产品和服务,消费升级还是主流,不能说出现了大面积的消费降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三次消费升级,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消费结构的演变带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第一次消费结构升级

第一次消费结构升级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初。此时,粮食消费下降、轻工产品消费上升。这一转变对我国轻工、纺织产品的生产产生了强烈的拉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并带动了第一轮经济增长。

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

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在这一阶段的前期,“老三件”(自行车、手表、收音机)和“新三件” (冰箱、彩电、洗衣机)分别是温饱和小康时期的标志性消费品,作为一种时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后期阶段的消费特点是:家用电器消费快速增加,耐用消费品向高档化方向发展,大屏幕高清晰度彩电、大容量冰箱、空调器、微波炉、影碟机、摄像机成为城镇居民的消费热点,普及率进一步提高。这一转变对电子、钢铁、机械制造业等行业产生了强大的驱动力,带动了第二轮经济增长。

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

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转型正驱动着相关产业的增长。在这一过程中,增长最快的是教育、娱乐、文化、交通、通讯、医疗保健、住宅、旅游等方面的消费,尤其是与IT产业、汽车产业以及房地产业相联系的消费增长最为迅速。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旅游经济主要数据报告》显示: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8.26亿人次,同比增长11.4%;国内旅游收入2.45万亿元,同比增长12.5%。与此同时,一些奢侈品、化妆品集团业绩保持双位数增长。

生活观察细心的人,就会发现现在人们过年过节时,很多不再是团聚在一起吃饭,聊天什么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去旅游,看电影之类;小孩子文化娱乐方式也有很大转变,比如说击剑,跆拳道,吉尼斯乐园,国学教育……这些都是消费升级的表现。

而且不但消费不是简单升级了,而且越来越来细化了。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接表示,中国的消费已经从以前的高端、中端、低端裂变成为六个层级,即超高端、高端、中高端、中端、中低端、低端。六个不同层级的人群,在不同的场景以及不同的时间,他们的消费思维以及消费行为有不同变化。从产业端结合消费端来看,整个消费的分层是必然的。

曾经穷的时候,大伙一个月才能吃餐肉,经常吃青菜、红薯、南瓜之类;现在呢,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鱼大肉吃腻了,都不想吃了,反而爱上了蔬菜,红薯之类,这不叫消费降级,而是返璞归真,真正的蜕变!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