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意识里面,鱼是生活在水里面的,离开了水,鱼就不可能生存。但是,物种进化到现在,一些硬骨鱼可以离开水在陆地上生存,生存的时间或长或短。那么,这部分的鱼类是怎么样“冲破”生理的束缚进而在陆地上生存的呢?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鱼类离开水面后最重要的生存问题,那就是呼吸。对于鱼类来说,它们都是用鳃呼吸的。鱼类一旦离开了水,那么面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由于没有水的浮力支持,它们精细的鳃丝会黏在一起,进而使得呼吸的面积减小,有时候鳃丝还会发生干涸。这对于鱼类来说无疑是最致命的伤害。

因此,鱼类想要在陆地上生活就必须找到其它的呼吸方式,或者,最基本的就是找到一个鳃不会干涸的办法。对于这样的“新技能”,部分的鱼类已经练成。对于可以在陆地上进行短暂生存的鱼类来说,它们有一个贮存空气的囊或腔,它们会将吸进来的空气贮存在这里,在这个囊或腔里面有潮湿的内壁以及布满了毛细血管。有这项“特殊技能”的鱼类有智利鲶鱼等。

其次,对于“走上”陆地生活的鱼类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才可以使得自己的身体保持凉爽。对于大部分“半陆生”的鱼类来说,它们大都栖息在热带地区,这就使得鱼类在保持自身凉爽的问题更加的艰难。

拿智利鲶鱼来说,它们虽然生活在寒冷的气候之中,但是,由于它们肌肉运动不会产生热量,因此,它们可以保持身体的凉爽。当智利鲶鱼“跑”到陆地上待的时候,时间的长短则取决于天气状况。多云的时候,它们可以在陆地上待2天,水分的流失仅仅是10%,根据人工养殖的出的相关数据,智利鲶鱼只有在水分流失达到约25%的时候,才会死亡。

对于在野外死的鲶鱼来说,它们很少是因为水分过度流失的原因才导致死亡的,真正的死因是由于太阳的照射使它们的身体的温度达到了约为24℃,由于身体温度的升高才死去的。

最后,就是关于鱼类在陆地上的视力了。鱼类在陆地上的时候,在没有任何的适应变化之前,它们都是近视眼。因此,为了看清楚东西,它们必须具备一定的视物能力。对于视力的调整来说,可以到陆地生活的鱼类可能会产生这样两种的物理反应:一种是改变自身眼睛晶状体的形状;另一种是虽然保持晶状体球形,但是会同时改变角膜的形状。对于弹涂鱼来说,它们这种视力适应的能力是十分强的,它们视力精准到可以捕捉飞行的昆虫。

对于上了岸的鱼类来说,它们在地上的运动类似于游泳,比如胡鲶物种,它们依靠身体的扭动或者是像游泳一样的波动在地上“行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