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的外滩和浦东新区的陆家嘴,作为上海的城市名片,一久一新隔江相望,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

先谈“新”,1990年4月18日,浦东新区正式揭起开发开放的序幕,标志着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从区域性试验转入到全面展开和深化的阶段。从1991年7月开始兴建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开始,到2016年3月完工的632米上海中心大厦,陆家嘴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状态,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挑战着天空的高度以及城市发展的速度。

城市名片——百年外滩:生意中可以承受之重

再聊“久”,外滩的久,可以久至172年前。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苏松太兵备道宫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George Balfour)公布《上海土地章程》,在上海县城以北的黄浦江边,划出一块土地设立上海英租界,自此开始,租界范围与日俱增,而城市道路建设也随之扩张,陆续出现英商沙逊洋行、美商旗昌洋行等11所建筑,一座“十里洋场”的雏形便已呈现。

城市名片——百年外滩:生意中可以承受之重

上海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振兴上海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在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下,有序高效的展开,其中建设“四个中心”的战略,彰显了上海的国际地位和核心竞争力。这四个中心分别是: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以及国际贸易中心。上海这座城市是有底气和能力去实现这些中心建设的,甚至早在百年前,上海就已经是中国,乃至远东的中心,其中,就不得不提那个年代素有“中国华尔街”之称的——九江路。

城市名片——百年外滩:生意中可以承受之重

上海证券交易所 1946年9月在九江路证券大楼开业时的股民

九江路原名打绳路,是19世纪五六十年代,工部局以南京路为核心,向南修建的第一条马路,因为有南京路的“大马路”称谓在先,所以它被俗称为“二马路”,1862年改名为杭州路,1865年又定为九江路,延续至今。从19世纪的60年代开始,九江路聚集了阿加刺银行、有利银行、美国花旗、日本三井、德国德华等9家银行以及聚兴诚、大陆银行、邮政储金汇业局等众多华资金融机构。在这些金融大咖的带动下,九江路的“中国华尔街”势头一发而不可收拾,早期的股票交易市场和黄金交易市场,也在这种金融大环境下油然而生。所以说炒股票,炒黄金这些投资行为,颇具金融头脑的上海人,早在百年前就已涉足。

城市名片——百年外滩:生意中可以承受之重

1920年代的上海九江路

城市名片——百年外滩:生意中可以承受之重

现今的九江路

而位于九江路89号的江川大楼,就曾经是“中国华尔街”时代,德华银行的旧址,1916年竣工的这栋新古典主义风格的钢筋混凝土大楼,自然是上海优秀历史建筑名单里出色的代表建筑之一。如今,在上海黄浦大楼置换开发有限公司和上海岚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悉心改造下,江川大楼即将重获新生,既保留了历史韵味和结构,又提高了便利性和实用性,以合理的租金价格,让有意在百年外滩城市名片之中开展事业的你,享受生意中可以承受之重!何乐而不为呢。

城市名片——百年外滩:生意中可以承受之重

城市名片——百年外滩:生意中可以承受之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