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多少都有些怪行为,比如拖延症,据了解达·芬奇就爱脱稿,而胡适呢,最爱打牌,以下我们一同来看看。

达·芬奇拖稿胡适打牌,拖延这么爽我才不改


名人各个爱拖延

越拖延却越成功


原以为拖延症只是我们这些不自律的人才会有的毛病,没想到随手一查,原来爱拖延的名人这么多,而且人家还都挺成功。

这就很不科学了。比如下列名人,每一个都堪称“拖延症晚期患者”。

  • 国学大师胡适之,沉迷打牌不可自拔


国学大师胡适的牌瘾之大,大到完全影响他的日常生活。

在日记中,胡适发誓赌咒自己不能继续打牌度日,要在那一年的7月份好好研读《亨利八世》,从下决心那天开始,到大半个月过去,胡适仍旧每天在牌桌前度过。

达·芬奇拖稿胡适打牌,拖延这么爽我才不改


7月16日胡适终于幡然醒悟,在日记中把自己骂了个狗血淋头:

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写完忏悔日记后,胡适大师又快乐地继续打了两天牌。

可是虽然牌瘾奇大,却仍旧没有妨碍胡适成为一代大师。可见爱拖延和难成功之间,不能简单划等号。

  • 随手涂鸦达·芬奇,手稿比成品多好几倍


“文艺三杰”中,达·芬奇算得上是一位低产作者,而且还是一位拖稿狂人。

在中世纪,画家被雇佣创作,雇主则在画作完成后支付费用。达·芬奇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便是为某位雇主所画,画了整整4年。

画的慢的原因并不是天才灵感枯竭,而是天才不想干活。

达·芬奇拖稿胡适打牌,拖延这么爽我才不改


达·芬奇在作画之余留下了大量的笔记与手稿,里面的内容涉及建筑、数学、解剖等不同领域。

你以为达·芬奇留下这些笔记的初衷是为了激发更多灵感吗?不,他只是不想干活,通过涂鸦别的东西打发时间而已。

因为爱拖延,达·芬奇去世的时候,手里还压着五、六副尚未完成交货的作品。

  • 自打脸达人乔叟,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


喜欢看外国童话的人对乔叟一定不陌生,这位作家最喜欢的就是在故事里“夹带私货”,时不时给你来几句大道理,堪称中世纪的鸡汤达人。

鸡汤煮了这么多,自己一定做得很到位吧?才不是,乔叟也是名副其实的拖延症患者。

达·芬奇拖稿胡适打牌,拖延这么爽我才不改


他一边借着笔下人物之口,规劝大家要今日事今日毕,一边心安理得地找各种理由作为借口,就是不想写作。

发宏愿要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收集一百个故事的他,直到去世那天为止,仅仅整理了24个故事而已。

达·芬奇拖稿胡适打牌,拖延这么爽我才不改


怎么才能克服拖延症?

想太多洗洗睡吧


既然那么多名人都有拖延症的毛病,那他们到底有没有想办法改掉自己的“恶习”呢?当然有,但是收效嘛,却都不怎么明显。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女士,在自己的传记中的提到,她从上学时起就饱受拖延症困扰,甚至因为拖延症导致经常处于焦虑的状态。

即使后来事业成功,成为所谓的“人生赢家”,拖延症仍旧伴随着她。

达·芬奇拖稿胡适打牌,拖延这么爽我才不改


法国大文豪雨果则更极端,同样被拖延症所困扰的他,为了从根源上解决自己“一工作就想出去玩”的毛病,不仅把自己的衣服都藏起来,一丝不挂写作,更是把胡子剃得乱七八糟,彻底摧毁自己的形象。

结果呢,不出门去玩,改成在家睡觉了。

达·芬奇拖稿胡适打牌,拖延这么爽我才不改


所以呢,关于拖延症这个问题,不要想太多,开开心心的比较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