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尽管这个设计为列奥尼多夫赢得了诸多赞誉,但建筑师莫伊谢伊&middot。金兹伯格(Moisei Ginzburg)对列奥尼多夫的评价总结得最为精辟——“(他)不能证明他提出的建筑难题真的有必要”,并称这个设计是“不可能的”。

人类历史上充斥着被我们稀里糊涂拆毁的惊人建筑遗迹。但还有很多甚至没有成型。翻阅布满灰尘的旧账簿和建筑师的手稿本时,你会看到大量曾出现在复古科幻电影里的结构设计图,这些建筑设计令人惊叹,可它们并未成为现实。

10. 东京通天塔

想象在你面前的是一座高达8848米(29, 029英尺)的珠穆朗玛峰。然后一个疯子在峰顶建造了迪拜那座破纪录的哈利法塔(Burj Khqlifa)。恭喜!这大概就是东京通天塔(The Tokyo Tower Of Babel)的高度,比哈利法塔和高于塔十倍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之和再高几百米。

这座疯狂的、从未实现的日本建筑构思在1991年泡沫经济末期成型。建造一座10,000米的通天塔需要花费150年的时间、306万亿美元和3000万的劳动力。这座塔的面积甚至比许多国家还要大。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当提出修建一个相对小点、大概4000米(13,000英尺)高的塔时,有人计算出如珠穆朗玛峰一般大小的建筑物的相关数据。他们推断,修建一座面积这么大的的塔需要一个4,100平方千米(1,500平方英里)的地基,这个地基的面积差不多是卢森堡(Luxembourg)的两倍。那么,东京通天塔的地基将更大。

虽然提出通天塔的构思时,日本人正疯狂地迷恋比山脉还要高大的建筑物,但人们是否真的打算修建这么一座塔就不得而知了。而且,当建筑师提出修建通天塔的时候,日本经济已经全面崩溃。

9. 游乐宫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琼-利特伍德(Joan Littlewood)就已确立了她的历史地位。她是一名英国戏剧导演,因打破局限使戏剧更通俗易懂而出名。但她不满足于对戏剧规则的创新。利特伍德想进一步改变观众观赏戏剧的方式。

1960年,利特伍德雇请建筑师塞德里克-普莱斯(Cedric Price)设计了一座史上最与众不同的剧院。他的构想后来被人们称为游乐宫(Fun Palace),改变了人们对建筑学的看法。塞德里克从控制理论、前卫剧作家还有蒙提-派森巨蟒剧团(Monty Python)(译者注:蒙提·派森是一个英国六人喜剧团体)那里汲取灵感,想要设计一座所有东西都可变换位置的建筑。

建筑里的座椅、舞台、大厅、咖啡馆、电影屏幕都可以随意转移重组。今天是舞台的地方明天可能会变成售票区。某个地方星期一还是更衣室,很可能星期二就成了观众席。每次去都会发现剧院有所变化。

你绝不是唯一一个认为这玩意儿很混乱的人。很多人都不喜欢这个设计。宗教团体、当地居民以及伦敦委员会协力阻止游乐宫的修建。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这座建筑终于获准施工,资金却神秘消失了。因此游乐宫从未动工。

8. 牛顿纪念碑

艾蒂安·路易·布雷(Etienne-Louis Boullee)对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十分感兴趣。作为一名18世纪在法国工作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师,布雷认为这位富有突破性的数学家理应得到一个同样极富开创性的纪念碑来纪念他所取得的成就。于是他坐下来起草设计了地球上最大、最疯狂的球体。

这个球体直径为1,500米(500英尺),被一个陡峭的圆柱形基座包围,这样一个纪念碑会让吉萨大金字塔都相形见绌。这个纪念碑会使任何傻到前来参观的人产生眩晕感。爬上一个巨大的楼梯之后,参观者们将匍匐穿过一条极细的通道进入球体内部。在那里,他们会看到一个巨大的、无限蔓延的空间。在这个令人困惑的空间的正中央,是一个安放着牛顿遗体的石棺,作为对抗宇宙空虚的一点。

球体表面的小孔会使星光照射进来,呈现出星座的形状。布雷甚至还计划在球体内部制造烟雾效果,让一切沉浸在怪异可怖的气氛中。但遗憾的是,出于实际考虑,这个纪念碑永远不可能付诸实施。

7. 伊万·列奥尼多夫的列宁研究所

1927年,伊万·列奥尼多夫(Ivan Leonidov)还是一个不曾显露才华的建筑系学生。作为一名构建主义学校的激进的俄国学生,列奥尼多夫想让自己的毕业作品大放异彩。由于最终目标过高,他对莫斯科列宁研究所(Lenin Institute)的提议惊人的华美却又全无建造的可能。

由于意在使研究所兼具图书馆和讲堂的功能,在列奥尼多夫的设计中,一切都“大”得惊人。仅图书馆就能够收藏一千五百万本图书,还有五间阅览室分别可以容纳五百到一千位读者。这样一个巨大的图书馆需要一个同样工程浩大的运送系统,于是列奥尼多夫在图书馆内装满了叮当作响的传送带以便能一次把书运到几十层楼之上。他还计划将讲堂建造成一个巨大的球体建筑。这个巨型玻璃球可以容纳四千个座位,能够对折打开,内置独有的有轨电车系统可以直达莫斯科。更不得了的是,列奥尼多夫还计划建造一个无线电台。

尽管这个设计为列奥尼多夫赢得了诸多赞誉,但建筑师莫伊谢伊·金兹伯格(Moisei Ginzburg)对列奥尼多夫的评价总结得最为精辟——“(他)不能证明他提出的建筑难题真的有必要”,并称这个设计是“不可能的”。

6. 无视安全的伦敦飞机场

如果你去过伦敦,那你应该知道,在伦敦市中心建机场简直是个疯狂的想法。让我们见识下提出这个想法的人:查尔斯-W-格洛费(Charles W. Glover)。1931年,格洛费提出在伦敦市中心建机场的设想。他的这一设计将所有的安全章程抛在了脑后。

格洛费计划花500万英镑在上千所房子上空修建轮形跑道。轮形跑道从英皇十字区(Kings Cross)延伸到特拉法尔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为私人飞机建设了停机场,提供电梯方便人们升降,并且绝不会有任何东西妨碍不够格的飞行员将飞机歪歪斜斜地开出跑道,然后冲进伦敦商业区的中心地带。显然这项设计的潜在风险很大,但人们还是认真考虑了格洛费的这一设想。直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还在考虑采取一个更缓和的计划。

格洛费不是唯一一个对伦敦居民的安全漫不经心的人。20世纪30年代,有人提议在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旁建一个机场,在那里发生一次严重的飞机事故就能轻易摧毁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还有人提出了另一个建议,要在查林十字车站(Charing Cross Station)的正上方为私人直升飞机建一个停机坪。

《科技新时代》(Popular Science)(译者注:科技新时代:《Popular Science》是美国月刊杂志。创刊于1872年,一直是全球销量第一的生活科技信息杂志,共11个版本以9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同步发行。)指出,这个新的停机坪大有用处,“有雷达辅助设备,能帮助飞机在伦敦的浓雾天里着陆”。

5. 迪拜的动态大厦

2008年,意大利建筑师大卫-费舍尔( David Fisher)推出了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建设项目,即着名的动态大厦(The Dynamic Tower)。这个80层的庞然大物预计花费7亿美元,需要79台风力发电机为它提供电能。每一楼层都可独立于其它楼层单独旋转,所以大楼的外形会随时变换。

这个设计计划采用预制结构紧紧围绕混凝土中轴,就像将80间独立的平房堆叠在一起。79个风力发电机为每一层楼提供电力,让它们以不同的速度缓慢旋转。之前没有听过动态大厦这个理念的人会认为动态大厦好像在不停地变形。

你一定想知道这样一个富有灵感的设计进展如何。官方没有透露任何相关消息。但费舍尔坚称他的大厦仍会继续建设。然而,原定于2010年建成的大厦,如今到了2015年中叶,一块砖也没砌,一米地也没买。或许费舍尔的大厦选错了地方:自2008年银行破产以来,迪拜的建筑业仍未完全恢复。

4. 康斯坦丁·梅尔尼科夫设计的哥伦布纪念塔

在大卫·费舍尔提出动态大厦设想的80年前,康斯坦丁·梅尔尼科夫(Konstantin Melnikov)就在埋头设计一个动态纪念塔。不同于费舍尔,梅尔尼科夫不满足于建造仅会毫无意义转换方向的大楼。他要构建一栋会演奏乐章的建筑。

在泛美联盟(Pan-American)组织的克里斯多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纪念塔设计大赛中,有23个来自苏联的参赛作品,其中梅尔尼科夫的灯塔是雄心壮志的最佳写照。该灯塔上部有个巨大的圆锥体,椎体内部被挖空用于收集雨水,这些雨水能带动一个小型涡轮机发电。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建筑两侧的巨型翅膀能在风中摆动。随着翅膀前后摆动,会撞击七个圆环之一,发出能传至几英里之外的响声。狂风大作的时候,灯塔还将会演奏出错综复杂的曲调。

哥伦布塑像的设计也相当引人瞩目。灯塔的两个圆锥体转动时会有短暂的交叉,使塑像暂时升起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之内。不幸的是,委员会最终否定了梅尔尼科夫的设计,其支持建成的纪念塔就像个毫无观赏性的巨型砖块。

3. 杰拉德·K·奥尼尔的太空圆柱体

1974年,普林斯顿(Princeton)的物理学家杰拉德·K·奥尼尔(Gerard K. O’Neill)撰写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会启发未来数年的多项计划。奥尼尔专注于将人类文明带出地球,落户宇宙。他计划建造大型外太空殖民地,让人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圆柱体中,即奥尼尔圆柱体(O’Neill Cylinders)。他的设计堪称未来主义思想的巅峰之作。

奥尼尔圆柱体是一种巨型玻璃管道,长达30千米(20英里),每一个都将悬浮在月球轨道的第5拉格朗日点(L5)上(译者注:拉格朗日点指在两大物体引力作用下,能使小物体稳定的点,由法国数学家拉格朗日于1772年推导证明,共有5个),英国卫报(Guardian)称其“就像一个重力漩涡,其内所有物体都保持静止。”每个圆柱体都将旋转产生引力,且陆地与玻璃交替分布,使阳光能照射进来。事实上这意味着每块陆地的正上方都有另一块陆地。很可能每天早上起床后,一抬头就会看到邻居家的屋顶正在距离你头顶的上千英尺处。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每个圆柱体都有自己的天气调节系统,可以经由人工控制营造出四季更替的感觉。奥尼尔的终极计划是建造百余个圆柱体,由纵横交错的电缆连接为一个整体,也连接着在这个空空如也的太空殖民居住的40亿人类。

不幸的是,对于科幻小说爱好者来说,奥尼尔的计划超前了几个世纪,即便在40多年后的现在,我们也没有如此发达的科技建造奥尼尔圆柱体。未来又一次辜负了我们。

2. 乔瓦尼-巴蒂斯塔“想象的监狱”

与大多数人不同,乔瓦尼-巴蒂斯塔-皮拉内西(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从未打算将他的设计建造出来。这是一件好事,因为生活在皮拉内西的设计里就像生活在人间地狱。作为一名18世纪的意大利雕刻家与建筑师,皮拉内西创作出如此不可思议且令人惊骇的监狱画,它们就像从恐怖大师洛夫克拉夫特(H.P. Lovecraft)的梦魇里跑出来的一般。

皮拉内西的蚀刻版画源自威尼斯传统的虚幻主题,有千奇百怪的角度,无路可去的楼梯和貌似刑具的隆隆作响的机器。因此,说他的主题就是地狱也不为过。没有尽头的走廊、垂头弯腰的人影和枷锁似乎都暗示着人们被困于无尽的折磨之中。但这并没有妨碍他的崇拜者认识到这些版画在现实世界中的潜在价值。

据艺术评论家乔纳森-琼斯(Jonathan Jones)介绍,电影《大都会》(Metropolis)和《银翼杀手》(Blade Runner)的布景都受到皮拉内西的监狱的启发,它甚至影响了现实世界中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和朱比里线(Jubilee Line)的设计。

1. 赫尔曼-芬斯特林彻底的疯狂

赫尔曼-芬斯特林(Hermann Finsterlin)有一个不寻常的成就。尽管他是一位空想建筑师,其作品启发了许多人,可他的所有建筑设计都没能实现。对此合理的解释就是,芬斯特林的设计都是疯狂的。

这并不是说这些设计非比寻常或野心太大,抑或仅仅是建筑成本过高。而是这些设计的作者显然早已脱离了理性。芬斯特林的最终目的是使他的建筑里的居民感觉象是生活在一个生物体内。他的灵感来自哺乳动物的四肢、人类的胸腔、消化道和恐龙。在一本书中,他声称希望自己的房间像不同的器官,让居民体验“一个巨型化石子宫内的授受共生”。至少他有一个设计看上去的确像极了一个巨大的勃起的阴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