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在香港探访了被誉为 “亚洲第一猛鬼地” 的废墟小学丨VICE

乌陵

在天气回暖、夏虫未至的初春,我决定去香港了却一桩执念 —— 探访一处废弃的监狱,并顺道去了一所颇负盛名的荒废小学。只是这 “盛名” 听起来并不那样正派,作为《国家地理》杂志评出的 “”,它想必也因着都市传说吸引过不少前前后后来自世界各地的造访者(点击这里感受一下)。

和此地传说中的氛围恰恰相反,或许是由于白天造访的缘故,它非但没有阴森恐怖的气息,反倒因无处不在的茂密浓郁的绿色,和残留于落叶间的红花,多了几分娇俏可爱之感。我和队友绕过了大门 —— 门卫在操着我听不懂的语言大声地与电话那头的人对骂 —— 来到了学校的背面。

“那位大妈真是凶悍呀。” 站在已经荒废的篮球场边,我掀开帽子擦了擦额头的汗珠。

“什么啊,他是男的。”

“嗯......?“

后来类似的对话也出现过很多次,彷佛此地确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非比寻常之处,尽管我不会将其归功于 “灵异” 之上。

学校正门的 “假入口”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传出怒骂声的保安亭

按照老规矩巡视一圈,找到了 “真正的入口” 后,这片传说中的亚洲第一猛鬼地才终于展现出了它的全貌。

曲径通幽处

爬满了绿色的小屋

被植被覆盖的洗手池

校内全景

不出意料的是,建筑几乎只剩下骨架,血肉都被挖走了。大概是由于它丧失了痛感,我们踩在其身上的脚步几乎发不出声音。那一道道缺失了门板的门框就像被拔掉牙齿的牙洞,张着它的大嘴说 “进来吧!进来吧!”

盛情难却,我们便钻入其间,并挨个穿梭于千疮百孔的 “牙洞” 之中。

只剩下骨架的教学楼

牙洞一号

牙洞二号

牙洞三号

我们很快便深入腹地,并在走廊尽头处撞见了有关此地的网文中曝光频率最高的词 —— 厕所。这大概是我首次如此光明正大地踏进一个在废墟以外与我毫无干系的 “绝缘之地”:男厕。

废墟以外的绝缘地:男厕所

已经无法承接尿液的小便池

如传闻所言,确有人在蹲坑前烧香

和男厕位置相对应的女厕

由于地形的特殊,我们进入时就位处二层。就在我们蹑手蹑脚地走到一层的礼堂后,发生了我们最不想撞见的事:门卫突然出现,仅一墙之隔。

通往礼堂的走廊

礼堂中剧组遗留的道具

荒废的礼堂,我们躲在图中左侧的位置

我和队友屏住呼吸,蹲了下来。由于处在不同的位置,虽然只有几米相隔,也只能通过手机信息联络着。而就在我们的身后,有一尊圣母玛利亚的小雕像,大概是剧组留下的拍摄道具,她一直在背面静静地凝视着我们。

站在背后的 “圣母玛利亚”

凝视

“玛丽亚手中掉落的花”

遍地落花

大约蹲了有十分钟,我探出头巡视,看到门卫终于走了。但紧接着,我发现了一个更为诡异的现象:每个窗口前都放有一瓶水,有的是玻璃水杯,有的则用塑料瓶盛接。无一空的,也说不清楚里面的那些无色液体究竟是不是纯净水。我们猜想或许是为了防止来者不善的人窃取物件 —— 这里虽较为空荡,却也不是完全没有遗留物 —— 他们可能会不小心碰倒这些水瓶,发出的响动能叫保安闻声赶来。

我想起一些小超市、小卖部的门口都会安装一些能够感应到人进店的小玩意儿。短短的 “欢迎光临” 四个字,一来能够引起店老板注意,防止盗窃行为发生;二来也可以让顾客产生些微的宾至如归的亲切感,可谓是一箭双雕。

二层的窗前都没有水瓶

课室的玻璃窗只剩下窗棱

剥落的墙皮像一幅异世界的地图

课室内唯一存留的椅子,已经 “不堪重负” 倒下了

油画般的长廊

有趣的是,随着荒废时间的增长,这些课室却越发鲜活。树根依附着墙面攀爬蔓延,墙体中生出了 “触手”。大自然接管人造物后,开始把它改造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有些不伦不类的遗憾,却也有些似是似非的碰撞美感。

废墟中的破碎

呼吸

改造

融合

树木占山为王,宣示着它的主权

“你看,这个挂钟的时间是准的哎!” 我们站在唯一一间有时钟的课室里,队友突然指了指墙面。

“什么,还在走吗?” 我继续拍照片,并没有抬头看。

“不,已经停了。”

我抬起头望了眼那个其貌不扬的挂钟,又对照了下手机时间。

钟停了,时间是准的

13点53分,难以置信,时间一分不差。

我走近到黑板前,又来来回回看了许多次手机,一时竟有些错愕。我们从内陆乘船前来香港,又坐地铁来到这片郊外的荒废小学,而踏进这间屋子也不过半分钟,有多小的概率才能赶上这样的巧合?

探视时间表(加利西亚文)

来不及细算,我们听到了窗外传来异样响动,连忙俯下身。队友小心翼翼地蹭到窗口向外张望,然后站了起来。“没事,一群小孩子罢了”。

“喔”,我也向外看去,楼下一群穿着校园制服的小学生们在打闹,又跑又唱,嬉笑声足以传到对面的街区。不知他们怎么翻入了围墙,而围墙外的环卫工也似乎没有看到他们,自顾自地扫着地。大概他已经习惯了每天放学后都有群娃娃跑来这里撒野,或许他的孙子也刚好是这般年龄呢。

想到这里,厌烦燥热的气息竟也多了几分宠溺感,完全掩藏住不合情理的地方。我们也继续参观着。

网文中所说的涂鸦并非在此处,想必它是一位 “会游走的墙壁人”

墙壁的自画像

来自破坏者的 “涂鸦”

折返时,队友提出不要原路返回,而是顺着方才那群小学生跑出的路线出去。我侦查后发现那条道路过于靠近门卫室,有极大可能被保安直接看到,故决定不铤而走险。然而我突然意识到:那群小学生,他们是如何离开的?又望了眼铁丝密布的高墙,多了道疑问:他们是如何进来的?再望了眼正门方向的门卫室:保安为何对他们的喧闹声熟视无睹?

我和队友面面相觑。她坚持没有看错,小学生们一定是从这条道直接跑到外面的。而我这才回忆起来,进入废校前我站在校外的篮球场上观察过学校的后门附近,以我们的身手根本没有能够直接翻入的地方,更何况是 “一群小学生直接跑出去” 了。此时此刻,相比起惊恐,更多的感受则是惊喜:又是一次有趣的经历了。我并未感到一丝害怕,总有办法解释的通,只是我不知道罢了。

此时此刻,我恍然感觉自己置身于大雄写字台抽屉内的时空隧道,方才那间课室里的时钟在周围天地间旋转着,忽大忽小色彩缤纷。我像是位莽撞的未来闯入者,不小心窥见了历史长卷中的某一页。站在时光的节点上,眼见的都是真实,触碰到的却全是虚无。

“废墟镜像”

“囚”

他们来无影,去无踪。就像他们才是活的,而我们只是被囚禁在时空界限的透明局外人。最终,我们还是原路返回了。在我看起来似是依依不舍的屡次三番的回头中,我还是没有寻见他们的出口。有些事情无须解释。你选择什么样的解释,也都是来源于你心中的宇宙。

“叮当猫的任意门”

“时光节点”

从这里跳出去,就又回到外面的世界了!

废校门外的小屋

废校对面的废弃厂房

离开时香港本地的朋友告诉我,当地人都知道小学没有闹鬼,多是电视、电台在散播闹鬼事件,还惹得许多 “探灵主播” 前赴后继地去探险。当我踏足其中的时候,也丝毫没有觉得 “荒废、恐怖”,遭遇的几桩趣事反而为它平添了几分可爱色彩。

相比起这间小学,真正的废墟似乎在学校之外。地下拳馆、赛马会、游行队伍中的标语、情趣用品店的醒目招牌、宗教周边产业与色情光碟店同处一街;川流不息的过街人群、马桶大小的迷你厕所、飞机从头顶掠过……太多不可思议的事物,只有在香港这座巨型城市才会出现。

更多废墟影像请见 作者主页

0//编辑: 小白

别的电波第十期 | 我们都是万碟王

点击图片直接听

想看更多来自#别的电波#的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