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桐城|产值过亿205家!实业名城蓄势待发

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角

桐城工业经济开新篇

——2017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文|汪桂云 戴飞

来源|桐城新闻网

在鸿润集团自动裁剪生产线上工作了10年的赵发年师傅告诉记者:“以前4个人4个小时可以拉500多条布,现在1台机器4个小时搞定,且只要一个人轻松照看一下机器就行”。2017年,鸿润集团携手央企,加速技术改造,获得新的发展动能,纳税重回5000万元标高。像鸿润集团一样,我市一大批企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积极实施创新战略,建设“实业名城”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2017年,全市工业经济新增规上企业54家,规上企业总数达435家。产值过亿元以上企业205家,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49.2亿元,同比增长12.6%,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实现138.5亿元,同比增长9.2%。工业投资累计完成237.6亿元,同比增长15%。重点工业企业支撑有力,税收贡献不断增加。2017年纳税100万以上工业企业123家,总额8.63亿元,同比增长27.9%。盛运集团纳税近2亿元,一枝独秀;鸿润集团纳税超5000万元,丹凤集团超4000万元,6家企业纳税超2000万元,7家超1000万元。

看桐城|产值过亿205家!实业名城蓄势待发

图为刘中汉一行到汇通汽车部件公司调研

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机械制造、家纺服装等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智能改造工程为制造业插上科技翅膀。2017年完成技改投资191亿元,同比增19%。重点实施技改项目550个,其中“机器换人”项目近百个。“百亿企业培育”工程打造产业航母。金田总部经济实现破题,盛运、鸿润、丹凤、中建材等大企业、大集团龙头带动作用彰显,辐射牵动效应成倍增长。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夯实了工业发展基础。盛运集团获省制造百强企业称号,2家企业获省成长型小微企业称号,7家企业获省“专精特新”企业称号。第23届中国日本羽绒行业交流恳谈会、塑料包装机械展销会、装饰材料展销会成功举办。双港软包装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试验)。三个工程同时发力,传统制造业实现华丽转身,筋骨强壮。

两化融合纵深推进。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全力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重点企业智能制造新模式试点示范加速推进。3家企业获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3家企业获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意茜瑞制衣高档服装数字化车间认定为省级数字化车间,永生机械YS-SK型反馈发电式带式输送机认定为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苏博伦新上华服产业智能化流水线。

看桐城|产值过亿205家!实业名城蓄势待发

鸿润集团裁剪车间赵发年师傅在照看机器工作

项目建设如火如茶。全市项目建设春潮涌动,全年共开展3批共44个工业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总投资8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9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晨讯智能机器人、华威环智能家居、卓良新材料、中建材浚鑫、沃特玛新能源等项目,尽显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

央企合作持续升温。借助国字号品牌、技术、人才、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助力本土企业借势发展,借船出海,借梯登高。17家央企已与我市工业企业达成合作项目19个,协议金额189亿元,已到资34亿元,为我市本土企业焕发生机提供了强大的动能。

创新能力不断释放。紧紧围绕省政府“制造强省”战略,以培育“三品”建设为重点,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中科自动化荣膺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标准化示范企业及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盛运重工技术中心荣获省级技术中心,中科自动化农业装备设计中心和盛运重工设计中心跻身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中科自动化粮食烘干机荣获省级工业精品称号,12个新产品晋升省级新产品,12家企业16个新产品晋升省高新技术产品。中国羽绒工业协会授予我市“2017年度全国优秀羽绒产业集群”称号。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开花结果。

看桐城|产值过亿205家!实业名城蓄势待发

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建项目

上市融资强劲发力。搭建政银企常态化合作平台,全年签约贷款36.2亿元,为企业提供过桥资金27.7亿元,“税融通”、政银担等总额达4.9亿元。市政府设立股权投资基金5亿元,桐城经开区创立私募股权基金10亿元,为企业直接融资开辟绿色通道。企业上市融资工作持续发力。金亿新材料、绿福科技2家工业企业新三板挂牌,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21家,金田高新材料进入上市辅导期,全市企业实现直接融资13.14亿元,资本市场上桐城板块呼之欲出。

服务环境更加优化。智能制造、节能环保两个首位度产业规划编制出台,产业集聚发展路径更加明晰。暖企行动持续开展,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大调研大走访和“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近百个,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开展评选“十佳创新型企业家”、“十大工匠”、“桐城市首届经济新闻人物”等活动,弘扬企业家精神,营造重商崇商的良好氛围。政商关系更加“亲”“清”。坚决落实企业“六个一律”规定,全市上下形成遵规守矩、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家企业30个项目获得制造强省奖补资金1428万元,167家企业246项目获安庆市奖补资金约4000万元,兑现市本级“1+3+8”政策各类奖补资金1.54亿元。

看桐城|产值过亿205家!实业名城蓄势待发

双新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