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世界经济而言,中国的进一步开放也使全球能共享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尤其有助于海外投资者降低投资组合风险、提高长期投资回报。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来说,她认为扩大开放将有助于投资者提高资本配置效率、降低金融风险,最终有助于中国打造稳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和金融体系。

  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贸易争端局势愈演愈烈。在波诡云谲的外部经济环境下,中国经济面临的外在不确定性显而易见。该如何应对?中国给出的答案是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在当前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依然比较疲弱的情况下,如果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继续维持,预计全球经济将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近日在媒体会上表示,对于中国来说,要从改革和开放领域去破局。

  近半年来,从顶层设计到政策落地、从实体经济到金融市场,外资机构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

  去年年底,瑞银证券成为首家外资控股券商;安联(中国)保险获批成为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今年年初,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宣布将在北京设立外商独资企业;美国标普全球公司在北京设立全资子公司获得央行营管部备案。

  此外,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也在持续推进。4月初,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被正式纳入彭博巴克莱债券指数。5月28日收盘后,MSCI将A股的纳入因子从5%提高至10%。富时罗素宣布自6月起开启第一批A股纳入富时全球股票指数,首批1097只A股入选。

  先锋领航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王黔告诉上证报,中国扩大开放是一个双赢举措。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来说,她认为扩大开放将有助于投资者提高资本配置效率、降低金融风险,最终有助于中国打造稳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和金融体系。对世界经济而言,中国的进一步开放也使全球能共享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尤其有助于海外投资者降低投资组合风险、提高长期投资回报。 

  “中国扩大金融开放为外资提供了有吸引力的、多元化布局的机会。这也显示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正逐渐上升。”邢自强预计,未来5年到10年内,人民币在全球储备资产配置的占比将从现在的1.8%升至5%左右。

  未来,中国在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开放还将进一步深化。今年“五一”期间,银保监会发布消息称近期拟推出12条对外开放新措施,进一步完善金融领域外商投资和经营环境。

  “持续推动对外开放和结构性改革,以及持续的技术创新等积极因素都将推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助推中国经济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和更长期的持续发展。”王黔说。

责任编辑:李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