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久病床前有孝子!泸西这姐弟三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敬老孝亲的传统美德……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我说“久病床前有孝子”,这不是传闻,是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

泸西县旧城镇龙潭冲村一老人,被病魔缠身一年,子女三人无微不至敬孝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我们亲自目睹了这三个孩子悉心照料床上的病人,用铁的事实,打破了“久病床前无孝子”的陈旧传统观念,看到了新时代讲道德、树新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温馨暖人的画面。

钱忠林给父亲刷牙

钱有先,男,60岁,泸西县旧城镇龙谭冲村人,在家务农,靠几亩田地和农闲时外出打工来抚养儿女。妻子陈鸭香60岁,生有一男二女,长子钱忠林25岁,大学毕业,2015年毕业于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长女钱林美,34岁,次女28岁,现在昆明打工。

病床上的钱有先,准备吃早点

2017年9月9日早上7点钱有先下了夜班,从煤矿回家,走着走着不小心摔在沟里面,身不能动,口不能言,直到晚上7点才被家人找到,立刻送泸西县人民医院治疗,诊断为颈脊髓折断。在县医院治疗一个月零八天,病情一直不稳定,然后在云南省急救队的帮助下转至昆明43医院,经过2个月零16天的治疗,病情好转,现转入泸西县中医院康复科继续治疗。康复科医生心系病人的生命安危,尽力减轻病人病痛,精心治疗使病情逐步好转。

儿子钱忠林把早点吹凉喂父亲

由于受到意想不到的天灾人祸打击,妻子陈鸭香急瞎了一只眼睛,目前在泸西县人民医院治疗,现有一定好转。钱忠林姐弟承受着父母双重灾难的压力,想到他们对自己多年来的养育恩情,下定决心,倾家荡产也要医冶。然而这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这让收入极低的姐弟三人愁眉不展,医完了家里所有的聚蓄,东借西凑,卖了耕牛,现在医药费已达40多万元。旧城镇党委政府和村委会领导得知消息后到他们家看望,高度重视钱有先夫妇的治疗,让钱有先享受低保,民政局还补助了他们一万元……这些实实在在的帮助鼓励着一家人齐心协力战胜病魔。

姐弟俩为父亲按摩

古语云“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世事没有绝对。钱忠林姐弟打破了这句老话,服侍父亲10个月如一日,从不嫌弃病魔缠绕的父亲。父亲看到姐弟们的辛苦,茶不思饭不想,想着不能帮助儿女倒给儿女造成累赘,心里十分歉疚。姐弟仨耐心劝导,看到父亲开口吃饭,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们问忠林:“这样全力医治你们的父亲,到现在有什么想法?”钱忠林说笑着说:“父亲辛苦了一辈子,出现这样的事,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命运无常,灾祸出现了就要勇敢面对,退缩逃避永远解决不了问题,日子再苦也能把它过开心了。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希望,陪着父母亲好好的过每一天……”这个当代大学生平淡的语言,却闪耀着整个家的希望。我陷入深深的遐思,是啊,小到家庭的希望,大到国家的希望,一个不懂得孝顺的人,更谈不上报效国家,服务人民。

钱忠林在为父亲擦身体

钱忠林在喂父亲开水

10个月的悉心照顾,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极为短暂,然而对于吃不好睡不好的钱家姐弟而言,却又是多么的漫长,要等老父亲彻底地康复还要付出多少精力,可他们始终勇敢面对,不言苦累,在父母亲面前轻言细语,关心备至,这是何等难得的孝道。在钱忠林身上,我们不难看到中国传统孝文化在年轻人身上的传承,孝心传递让爱生生不息。“人之行,莫大于孝”,“孝”字已经烙刻在我们生命里,指导着我们的一言一行。

医护人员和钱忠林给病人上康复床治疗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敬老孝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国是一个具有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悠久历史的文明之邦。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的今天,更需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每个人都会变老,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暮年在子孙的不闻不问中度过。如果自己能够孝顺父母,你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影响你的子孙,将来子孙也会孝顺你。

看到康复中的父亲儿子笑了

“孝行天下,共建和谐”。我们不仅需要关心家里的老年人,社会上仍有很多老年人需要帮助,我们也要尽己所能,关爱今天的老年人,也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相信这样的孝心传递,能汇聚成流,让爱生生不息。

图文 | 田锋、王声高

责编 | 王金津  编审 | 蒋惠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