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行新生开学典礼。

校长杨宗凯讲话。

郑晓静院士为新生上开学第一课。

西部网讯(记者 彭芬)“在AI时代,简单问题已经被智能技术过滤掉,复杂问题成为真正的考验。最优秀的人仅仅拥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打破边界,释放创造潜力;大学仅仅注重知识传授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跃迁到以学为主、能力为先,开放、个性、研讨式的教育模式上去。”

又到一年开学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迎来了2018级5520名本科生、4011名硕士研究生、447名博士生,以及来自港澳台和世界各地的230名留学生。在今天(9月3日)举行的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杨宗凯表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特别准备了三个大礼包,为同学们未来创造性地解决复杂问题赋能。

校长送上三个大礼包 为解决复杂问题赋能

第一个大礼包,叫“模式转轨”。杨宗凯说,西电成立本科生院和书院,进行2年大类培养、2年专业培养和4年书院熏陶。同学们可以领略一般通识教育、专业通识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交叉融通的课程形态。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教师、自主选择2年后适合自己兴趣特长的专业方向。

第二个大礼包,叫“资源倍增”。“我们启动了课程倍增计划,现有课程种类五年内翻番,三年内全部上网;启动了人才倍增计划,让更多高层次人才成为你们的良师益友;我们还将改造图书馆、实验室和食堂,专门留给你们开展个性化学习和实验研究。”

第三个大礼包,叫“机会无穷”。杨宗凯说,西电每年将资助1500名以上学生出国留学、交流;设立专门的国际双创实践周,百名国际知名高校教授来校讲学、授课。同时,设立大量的“助学、助教、助研”岗位,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杨宗凯:“担当”“思维”“实践”以共勉

杨宗凯送给同学们三个词“担当”“思维”“实践”以共勉。

他表示,解决国家重大战略性复杂问题的大胸怀、大境界、大担当,是西电人才辈出的根本力量源泉,也是新一代西电人要持续点亮的精神底色。西电在解决复杂问题、提升创新能力这个核心要求上,尽最大可能为同学们提供与国际实质等效的培养,希望帮助同学们形成发散思维、非线性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最终内化为终身的思维习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希望同学们利用好学校的资源和平台,真正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

郑晓静:“我们一起从西电出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郑晓静院士则以“我们一起从西电出发”为题,为新生们献上了精彩的“开学第一课”。

“大学的教育是让一个人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郑晓静说,西电积极构建基于激励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本科教育体系,努力打造电子信息领域的一流本科教育,为同学们实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走上自我发展之路”提供了优质平台和环境。

西电是谁?郑晓静对新同学说,“西电是我们的前辈、我们的校友,是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学生,是一批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西电人。西电就是在座的你,你们将是西电的名片、西电的希望、西电的未来。”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郑晓静勉励同学们:从西电出发,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西电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